脊柱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究竟是多少?

2016-04-01   文章来源:国外医学网站   作者:津菁 点击量:2560 我要说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SSI)通常会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加重手术部位局部损伤,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外科术后存在较高的SSI发生率,该问题在脊柱外科亦不例外。在大型数据库中对此类并发症进行识别、登记,提高脊柱术后SSI的防治水平受到临床关注。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旨在通过研究,明确SSI不同诊断标准是否导致不同的SSI危险因素。研究人员具体比较了第9版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CD-9)的感染诊断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深部感染诊断标准,以及感染切口清创的诊断标准,以此明确不同感染诊断标准是否对应不同的SSI危险因素。

   在该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共纳入20031月至20138月期间MGH数据库内的5761例成人脊柱手术病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16岁,男性患者略超半数。研究人员采用了3个不同的感染诊断标准,即《ICD-9感染诊断标准》、《CDC深部感染诊断标准》和《感染切口清创诊断标准》。按照ICD-9编码的诊断标准,5761例手术病例中术后90天内,361例发生了SSI。对36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216例符合CDC深部感染标准,189例患者术后180天之内在手术室再次进行伤口引流、清创治疗。

该研究发现Charlson 并发症指数、手术持续时间、肥胖和后方入路均是以上3种诊断标准下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不良、吸烟、特殊手术方式和特定的手术医生等因素在不同感染诊断标准下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上述因素大约占感染发生相关因素的6%。通过该项研究,作者认为根据不同的感染诊断标准,对判定脊柱术后SSI的临床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但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相同的,基于大数据研究确定SSI发生危险因素的实际意义可能远大于确定“发生率绝对值”。该研究的证据等级为III级。

该项研究的原文刊登在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2015) 473卷。


审阅编委简介

  王洪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脊柱课题3项,先后参与其他脊柱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8篇(SCI收录期刊11篇,权威/核心期刊7篇)。多次参加SICOT、NASS、GlobalSpine Congress、COA等国内外专业领域高水平学术会议交流,并多次获优秀论文奖。参编参译《AOSpine Manual》等专业著作6部,先后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英国University hospital of Wales(Cardiff andVale Orthopaedic Centre)等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入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优秀人才培养奖励计划以及上海市首届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