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终板表面形态学的研究摘要

2016-12-28 文章来源:西安市红会医院 郝定均 点击量:1248   我要说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测量下颈椎的终板形态为新型的人工颈椎间盘的设计提供参数。

方法:73名健康的志愿者经CT扫描获得下颈椎的解剖学参数。在正中矢状面对终板的形态进行分类。

第一类:平坦型。

定义为:终板表面平坦,最凹点的凹陷深度<1mm。

第二类:弧形。

定义为:从前缘开始到后缘结束,终板表现出一定的弧度。在正中矢状面测量弧形的曲率半径和椎间角。在冠状面测量终板的最大左右径。

结果:在正中矢状面上,下终板的形态基本都是弧形,C3~C6下终板弧形所占比例为98.6%~100%;上终板的形态大多是平坦型(C3–C6: 91.8%–95.9%; C7: 79.5%)C3~C6弧形下终板对应的曲率半径有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均值为29.26 mm;椎间盘相邻终板的夹角C3-C7依次增大(P0.05),分别为5.80°6.92°7.51°8.82°,均值为7.26°;冠状位上终板最大左右径C3~C7依次增大,分别为13.64mm14.42mm15.03mm16.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为14.96mm;冠状位下终板最大左右径C3~C7依次增大,分别为16.77mm17.67mm19.15mm21.6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为18.81mm

结论:正中矢状面上下颈椎上终板多为平坦型,下终板几乎全为弧形。弧形下终板对应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冠状面的终板的最大左右径从头端到尾端逐渐增大。基于以上的测量,我们常用的人工颈椎间盘和解剖学的参数和形态并不吻合,这可能是引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这些参数可以为新型假体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作者简介:

郝定均 西安市红会医院 院长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华人脊柱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总干事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脊柱创伤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

陕西省骨科分会主任委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