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华西-骨科党支部涉足营养圈

2017-08-05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作者:华西微家 点击量:1405 我要说

甲:给你讲个好耍的事嘛,国庆节前我们骨五病房护士站收到了一面锦旗,在骨科收到的一堆锦旗当中,简直与!众!不!同!

乙:锦旗嘛,不都是写些啥子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悬壶济世嘛,还能写啥子?!

甲:你看猜不到嘛,人家写的是“营养支持,快速康复”哦!

乙:安,营养支持?你确定真的不是送错科室了瞒?

甲:你不信啊,有图为证,还有一封感谢信呢!



事情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吾婆婆,81岁,重庆大学原教授,诊断为双髋发育不良骨关节炎;2015年4月在骨科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良好;2016年9月再次入院,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可这第二次住院,吾婆婆明显感觉与上一次不太一样,手术前不是应该禁食吗?结果护士们老让她喝些汤汤水水,然后手术中也没有输血,再然后手术下来刚回病房,就可以立即吃东西。

结果如何呢?

结果吾婆婆感觉好极了!不仅完全没有像第一次做手术那种虚弱感,而且第二天就精神抖擞地下床啦!

术后第一天

吾婆婆出院那天,她的爱人,81岁高龄的西南石油大学教授李爷爷专程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平时喜欢玩微信的爷爷还发了朋友圈,表示对华西精湛技术和精心护理的的认可……

原来,吾婆婆术前和术后喝的那些汤汤水水,是骨科支部与营养科共同研发的开胃汤、营养液,是骨科党支部提出的多学科营养管理,促进加速康复的一个创新。

大家都知道,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促进患者加速康复的重要方式,但如何减少患者手术时口渴、饥饿甚至呕吐等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形成一套健全规范且行之有效的营养管理流程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支部的党员干部率先带头,带着问题深入学,利用休息时间调查、分析和研究,与麻醉科、营养科、手术室等进行多学科合作,形成有效的营养管理方案。


简单说来就是建立了营养干预流程:每个医疗组设立1名健康宣教专员;配置营养剂,缩短患者禁食禁饮时间,术前变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为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术后变禁饮禁食6小时为清醒后即可进饮;改插管麻醉为喉罩麻醉、改全麻为短效麻醉。

同时结合多年医疗护理服务经验及效果评价,不断创新干预方案,即要满足手术的能量供给,避免发生麻醉风险,又要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制定并实施营养干预方案

小组成员品尝营养制剂

定期召开多学科讨论会

专门配置的营养剂

根据一段时间的运行,骨科党支部的营养管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患者饥饿发生率降低34.1%;

口渴发生率降低了46.3%;

咽喉不适发生率降低了36.9%;

关节组首次排气时间降低了6.9%;

白蛋白增加了4.4g/L;

关节组平均住日缩短至8天;

脊柱微创组缩短至5天;

术日输液量从1500ml降低至800ml。

这就是吾婆婆第二次来华西骨科手术,感受却比第一次好很多的原因!


而营养管理项目,仅仅是骨科党支部在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将学习教育与改善医疗服务深度融合的创新项目之一。党员干部带头,立足岗位找问题、想对策,除了进行多学科的营养管理,规范病房合理用血也是骨科党支部的重点项目抓手。

通过加强医护一体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微创手术,加强自体血回输和术后管理。

骨科红细胞悬液用量由开展前的11305U/年(2010年)下降到现在3268U/年(2015年),下降率到达71.09%;自体血回输关节由30%上升到82%,脊柱由40%上升到72%,创伤从无到40%左右,输血中各项指标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6年来,科室成功申请“建立多学科营养管理模式,促进骨科患者快速康复”“骨科‘医护一体化’规范临床合理用血”“推进健康教育‘四化’,确保患者加速康复”这3个改善医疗服务创新项目,成立相应的品管圈,撰写多种类文字及影像材料等有形成果,形成长效机制,使科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树立起改善医疗服务的标杆形象。

《基于ERAS骨科协同创新营养管理模式构建》的项目,还作为华西参赛的两个项目之一,挺进了第四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总决赛。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把思想教育融入日常,把从严管理抓在日常,支部党员在岗位践行“四讲四有”,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分析改善,创新改革医疗护理服务。支部班子从自身做起,党员干部带好头、做好事、抢先干,使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赶有目标。

关键时刻冲在前,

平凡工作我当先!

对患者多问一句,

对医嘱多查一遍!

对学生多讲一点,

对任务多担一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