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门诊——一位骨科医生的门诊日记

2018-04-29   文章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余可谊    点击量:2146 我要说

“你希望我手到病除,我希望你健康常驻。”这种心理写照适用于每一位外科医生及其患者。

但是,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和充满变数的艺术。1/3不治而愈(无医自处);1/3治而不愈(心存敬畏);1/3治而向愈(医术所及)。

因此,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就成为很多医生的座右铭。

在日常门诊中,医生见多了愁云密布、唠唠叨叨、满腹狐疑,甚至蛮不讲理的患者,患者也难免遇到过医生的冷脸,这种不愉快的出诊和就医体验,其实医患双方都不想见到。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余可谊副教授近两年的门诊日记,来看看他是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门诊气氛,帮助患者卸下心理包袱遵从医嘱的。在与患者的交流中,他不仅仅是施治,也在感悟和提升自我。

门诊日记

# 夸人的话 # 周三门诊,一个22岁的女病人腰椎间盘突出做了脊柱内镜手术术后3月来复查,恢复挺好的,我问她上班没,女孩子有点害羞还没回答,她母亲接了话,说刚大学毕业还没工作,先养好身体再说。

又聊了几句家常,她母亲突然夸起我,说余大夫读书好工作辛苦,你看眼睛[眼睛]那么大还不近视,我当场就笑了!我的心理活动是:还有这么夸人的,平时一般都简单粗暴夸你帅,这么夸人真是用心了[偷笑]

其实呢,我明显是感受到了一种善意[微笑]有的时候我也会对自己说,你怎么门诊的时候心理活动辣么多,也可能是越来越是“用心”去看门诊吧。

记得段老师评价过我,大意是“善感而不多愁”,我认为观察是到位的。诸君看过这种琐碎的短文,权当是周末无聊的消遣哈[呲牙][抱拳]

# 医疗费 # 昨天国际部门诊,一个来自大连的父亲替他17岁的孩子咨询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看得出他有点急切和紧张,不停地看记在小纸条上的问题,生怕遗漏。他问我回去后应该找当地哪家医院看,之前的医生看过了只是说没事回家休息,我听了笑道:“我给你说了半天也是让孩子注意休息,只是更具体点。”之后他还两次推门进来接着再问,感觉他好想对得起这个挂号费[微笑]

后来又看了一个骨质疏松的病人,加的号,因为口服二膦酸盐胃肠道不适咨询是否静脉用。因为她说她用药没有限制,我好奇问了她一年的保费,答11万一年。我开始有点觉得那个父亲可能有点心疼挂号费,后来转念一想还要加上来回的交通和请假。

医生有的时候需要有上帝的视角,不是认为自己万能,而是要谦卑。尽管现代医疗有消费主义的倾向,但同样的钱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微笑]

# 病人迟到 # 周五国际部门诊,有一个病人预约的时间段是9点半到十点,但过了11点20还不来。我让护士打了两个电话,都说已经到楼下了,我说我一会儿就要去手术室了,怎么过了半小时,还上不来楼。

结果一个女士气喘吁吁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连说抱歉。我说,你别着急,先把气调顺了。原来是女儿先来,早上挂了宣武医院另一个医生的号,赶过来有点迟了。过了一会儿,母亲才过来,因为走的慢。我看完了她们很高兴走了,走的时候再次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慢走。

正准备去手术室,结果又来一个病人,是一个男的,没有什么歉意,我有点不太高兴,自我反省对情绪的控制还不够。

医疗实践中完全理性是一种假想状态,实际上医生和病人及家属无时无刻不处于情绪的变化之中,职业素养让我们尽量保持理性,一个好的医生必须敏感而不多愁善感,没有感情的投入是不可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 健康宣教 # 早上看一个颈椎病的女病人,40岁,先生陪着来的。诊断明确之后谈治疗,慢性病嘛,健康宣教很重要。我说游泳比较好,她说打羽毛球好不好,我说好。其它比较好的运动包括放风筝,这个呢季节不太对;还有看星星,嗯,天气有点冷。说完了,那个女病人笑了,看了老公一眼,说:“你这个医生说话真逗!”

(以下为余大夫揣摩的病人心理活动:看星星[星星],这个运动都是20年前的活动了[捂脸])我触及了中年人的痛处[呲牙]医生的亲和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养成的。

# 好帅啊! # 早上看病人,正在指导脊柱内镜术后的病人做康复锻炼,旁边的病人突然说了一句,“好帅啊!”我还拿着手机准备拍照,我环视了周边,确认只有我一个男性,然后有点尴尬的说:“你说的是我吗?”然后忘了下一步要指导什么了……

# 感恩之心 # 昨天一位朋友介绍了一个人找我看病,可能要做手术。快看完了,我关心地问了一句:“你和我这位朋友什么关系啊?”答:“他是我老板。” 我接着问:“你们公司具体做什么啊?”答:“服装生意。”问:“生意好不好做呀?”答:“我们公司经营挺好的。老板从不拖欠工资,对方也不拖欠我们货款。”

我肃然起敬,不拖欠员工工资,讲道义;做服装生意不被拖欠货款,说明做人方圆、做事有方法;培养出的员工有感恩之心,说明心中有境界。

看得出来这个病人“有感恩之心”,这是医生的“关键能力”[微笑]

# 诊后握手 # 今天门诊看了一位腰椎峡部裂、腰椎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看得出来他很焦虑,一直在问手机上记录的问题。我后来问他做什么工作,他说他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很大。我就很好奇地接着问,啥工作压力和强度俱大。他说是做媒体的。大约反复来回问答约20个回合后门诊才告一段落,焦点在于现在要不要手术,我的建议是目前可以先保守,但未来有很大的可能病情反复发作或者加重需要手术。临走的时候,他主动伸出手,握手表示感谢!

我想起我美国的老师跟我说的,他说病人如果表示内心的感谢,女士会给你一个拥抱,男士会和你握手。我想他的握手是感谢我的回答体现了专业性(这就是我周四要给住院医讲的professionalism),耐心而清晰的解答。因为这位记者本人就来自一家非常专业的媒体。今天有两位男士握了我的手,但没有拥抱,尽管有几个来复查的女病人效果也挺好的。

# 葡萄牙印象 # 昨天国际部门诊,看了一位外宾,他是踝关节骨折来复查。我问他怎么受的伤,他说是踢球伤的。我问他来自哪里,他说来自葡萄牙。我说,我知道C罗。他说C罗是一个很好的球员,但他不喜欢这个人。我问他为什么?他说C罗总摆出一副很傲气、很自我的样子。他又提及了穆里尼奥,总是摆出special one的姿态。

我说葡萄牙人是不是都这样,他说不是啊,我就是respect to everybody,be kind to everybody,他们两位可能是因为事业顺利,挣钱也多,有点arrogant(高傲)。

这位外籍人士是国内某航空公司飞行员,我好奇地问了他的同行人员飞行员年薪多少,她说要看飞行员的休假模式,他的年薪应该在200多万。

# 无关打架 # “我2月前和我老公打架”,这是今天一个病人坐下来张口的第一句话,我内心突然升起如同期待一篇宏大的叙事史诗的感觉,脑海里浮现出杜拉斯《情人》中的那段金句:“与你年轻的时候相比,我更喜欢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结果呢,只是无名指上长了一个小结节,我认为与打架无关。[抠鼻]

# 众生皆苦 # 早上看门诊,遇到一小伙子,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准备找我做微创手术。一看就很焦虑,他希望我早点安排手术,因为家里母亲生病,他想早点恢复回家探望母亲。

问诊中,他还提到得病后性功能障碍,和女朋友也分手。平时我一般我不去问腰突对病人性生活的影响,我帮他分析了一下,觉得他的突出虽然明显,但性功能的问题不一定来自于神经压迫,更可能的是疼痛影响运动以及焦虑带来的影响,我安慰他术后应该很有可能改善。

恍然间,我觉得有另外一个我在注视着自己。我不是总能进入这种状态,但在某一刻我觉得是在做“渡人”的工作,这种心性是怎样修炼成的呢?我觉得应该是一种“事上磨”的心态,治病救人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吧!

# 不吝扬善 # 今天在特需门诊看了一位在日本生活的女病人,她是颈椎的问题,看完病她说我解释得很耐心、很清楚。我很好奇地问她,难道日本医生不应该是很耐心、愿意多解释的吗?

她说,其实日本医生很有权威的,一般很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结论不愿意病人有太多的疑问。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说明很多你以为的事情并非如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医生还是要多宣扬自己做得好的一面,譬如吃苦耐劳效率高。

#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 早上门诊,看了一名女病人,怀了双胞胎,产后出现明显腰痛。我看完以后诊断有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凸,正在和病人讨论脊柱侧凸是原发还是继发之时,我看了一下电脑屏幕,她原来的照片穿着一件红色毛衣,面容姣好、脸型瘦削;而眼前的她脸色褐黄、形体略显臃肿。

我心中暗想,“当一位母亲真是不易,也真是伟大啊!”细心的病人好像察觉了我的心理活动,她说生完孩子胖了许多。我赶紧说:“还好,还好,产后腰痛还是很常见的。”她说,以前就在微博上看到我发的关于产后腰痛的文章,一直想来看一下我的门诊,一直没有空,最近加重了,才下决心请假来看病。

差不多看完的时候,她说:“余大夫,您和微博上的照片相比,也变胖了。”我一听,那个心塞[捂脸] [笑哭],这临走前补的一刀,堪比“小李飞刀”[吓人]

# 疾病是更加漫长的黑夜 # 一位老者,跟我描述腰椎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他说,“从来没有想过疼痛可以这样痛苦,也许这是人活得长久了必然的代价吧!”这句话,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活久见。”

疾病是一种阅历,是一种人生体验,难怪一位作家曾经向医生抱怨:“你们只是在观察,而我在体验。”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写道,“疾病是生命的阴暗面,是一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

而我把这段话记成:“疾病是更加漫长的黑夜”。黑夜与死亡的区别在于你知道你还会醒来,你仍然有迎来黎明的希望,但却是更加漫长的等待。

谨以这段文字献给那些承受慢性疾病折磨的人,自从我理解了这一点,我就逐渐成为了观察体验者。

# 商业医疗保险 # 今天在国际部看了一位在保险公司上班的特约病人,聊了一会儿医疗商业保险的话题,据她的销售和理赔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医疗商业保险,但整体上医疗险还是赔钱的。

我出诊的时候也会问一下病人的保险公司和保费情况,整体感觉保险公司的产品也多起来,大家的健康意识也在提高,购买保险的意愿和能力在增加。

这可能是医疗环境改善的一个信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提醒大家关注一下医疗商业保险,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些产品是值得关注和购买的。

我今天的病人说,下次看病的时候把整个行业的数据带过来分享,结合一下宏观和微观环境,届时可以分享一下。

# 文化差异 # 早上国际部门诊看了一个比利时大使馆的女病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要开假条,开完后我特意叮嘱她,这个要盖医院公章的,和你们国家不一样。在欧美医生签字就生效了。她说,是啊,不同的Value。

从这种小事上可以看出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中偏个人主义,一个人的签名就是最大的信誉担保,所以医疗体系的对比一定要重视文化差异。

# 名气的负担 # 早上国际部门诊看了一位腰痛的女患者,看完了她说了一句,余大夫我看过你的医学人文文章,我惊了一下,心想我刚才看病还是比较认真仔细吧。

遂问:你在哪里看到的?你怎么会看到呢?答:微信上搜索你的名字啊。额[擦汗]互联网的赋能(empower)很厉害,好多病人都习惯于看病之前搜索一下自己的医生,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所以医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隐身于互联网,另一种就是好好利用互联网。名气有的时候也是一种负担,你的文章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看各人爱好了。

# 歪果仁看中国 # 早上国际部门诊,遇到一个美国病人,雅思考官,聊得挺开心。他说他的工作很Boring,每天中国学生的回答大致相同,说喜欢什么运动,都答的喜欢篮球,喜欢听什么音乐,都答的周杰伦,学习成绩很好,却没什么人生阅历;反观欧美的学生,学习不一定好,但有意思,有爱好,懂得生活。

我说我去过美国几个地方,西雅图很棒,他也很认同,于是聊起了汤唯,我说我和汤唯算老乡,他说他教过汤唯英语、还教过景甜、Angelbaby,并对几位女星的为人做了评价。

最后我问我的雅思会得高分吗,他说,必须的[呲牙]他说一百年后看中国的现在,后人会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年代,不说好与坏,只说有这么急剧的变化和丰富性。大家可体会歪果仁看中国。

此外,我们就中美俄领导人的看法相互交换了观点,双方均表示:It's very nice to talk with you?[大笑] 

# 做一个病人家属有多难 # 上午门诊,看了一个中年妇女,腰腿痛,女儿陪着来的,腰椎CT上看只有轻度的退变,但表情确实蛮痛苦。问诊中最要命的是已经给女儿写了好几封遗书了。

我说至于吗,这个习惯可不太好,女儿多有压力啊!我还是多花了点时间,让她破涕为笑。

# 三年后的复查 # 上午门诊有一病人找我复查,说是我三年前看过,我给加了下午号。看完片子,还是腰椎间盘退变,有椎间盘突出和轻度椎管狭窄,目前症状不算严重,我还是建议保守治疗。

临走我问她为什么还找我复查,她说三年前我不建议她手术,而她的同事做了手术效果不好。我笑笑,“你这是感谢我不做之恩吗?[微笑] 

手术室日记

# 这个外科医生有点冷 # 手术结束,将病人的术中资料建成病历夹,很好利用了手术间歇。今天做完手术,把病人一般资料登记后,我问了病人手机号,提醒病人回去后会收到一条短信。

然后,我看到病人有点半睡半醒,接着问了一句,“银行卡密码?”……过了若干秒,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还有病人都反应过来,手术室成了欢乐的海洋[奸笑]

# 谁说男人说话不靠谱 # 下午两台手术结束,紧凑的节奏,答应护士小姐5点前完成手术,提前了半小时。手术室里的同志们对于4点多结束手术纷纷表示满意,可以按时下班又不至于被分台[呲牙]

护士小姐予以了最高的礼赞,结论是:“谁说男人说话不靠谱”[偷笑][奋斗]

# 以回馈分析法提高效率 # 结束了一天的手术,喝一杯绿茶,手术总有顺利时,也有遇到不顺手的时候,总体与自己预计的时间差不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病人需求与比较慢的手术速度之间的不匹配,还需要通过“回馈分析法”提高效率。 

# 回馈分析法很给力 # 早上国际部门诊,看完直接去手术室,3台脊柱内镜手术,团队合作很给力,比预计时间早完成1小时。回馈分析法很给力,随着病人量的增加,要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效率,必须分析每一个动作的必要性,感觉自己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跨进[奋斗]

# 院外偶遇病人FANS # 从机场回来去医院看病人,出了灯市口地铁口买了一根奶油冰棍,在医院边上遇见两男子,其中一戴墨镜[墨镜]的男子向我作拥抱状并一边摘下墨镜,我也只好停下吸吮冰棍,原来是我一年前手术的椎间孔镜手术病人准备来复查,以这样的状态面对崇拜自己的病人,场面略尴尬,稍整理情绪,我说“那你明天早上来门诊找我吧!”不知道口角是否还有奶油[捂脸]

# 绵薄之力 # 5年过去了,我在问自己,还会傻傻地在艾滋病日发表这样的个人声明吗[偷笑]有些经历就是一种财富,过了二十年等我老了,我可以和孩子们回顾,有这么一批医生,利用了自媒体兴起的浪潮,为扭转中国医生的社会公众形象尽了微薄之力。

余可谊简介:

余可谊

余可谊,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青年工作部部长,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擅长脊柱畸形和脊柱微创手术,先后3次赴美国学习脊柱外科。

现为中国医师协会脊柱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 SICOT学会中国部微创脊柱外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并作为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和《脊柱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人,担任骨科在线脊柱外科频道副主编,担任《The Spine Journal》中文版、《Spinal deformity》中文版编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