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哪行得哪行病?这位脊柱外科专家的颈椎腰椎怎么了?

2018-05-10   文章来源:鲁海燕    点击量:1751 我要说

刘海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除了门诊,工作日他几乎都在手术台前忙碌,节假日则常在贫困地区义诊。

从医31年的他,从事脊柱外科已有17年,现已手术治疗了上万名脊柱疾患病人。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颈椎在1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症状。

行走时,他的颈部略显僵硬、腰部有些吃力。手术时,则要戴着颈托和腰围这些脊柱病人的“铁搭档”。

他的颈椎和腰椎怎么了?

刘海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学会(SICOT)中国部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脊柱功能重建委员会中国分会常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曾获首届中国公益行动奖、首届首都慈善奖、2016年央视“最美医生”称号、2017年国家卫计委“中国好医生”称号,获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中国医师奖”提名奖。

找个长假,我再接受手术

骨科在线对话刘海鹰教授

颈椎腰椎和腹主动脉都有问题

Q:作为一名脊柱外科医生,您的脊柱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刘海鹰:我的颈椎一直不太好,一方面是每天看书、经常低头手术对颈椎造成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小时候颈椎过劳造成的“先天”不足有关。

别人的童年大都无忧无虑,是欢歌笑语和“外婆的澎湖湾”,而我小时候家境困难,全家主要依赖母亲微薄的收入养活3个孩子。为了贴补家用,我从六七岁起每天放了学就坐在小板凳上糊火柴盒,每1000个挣1元钱。

那时候每逢假期,我要从早到晚不停地折叠、粘合、晾晒火柴盒,一天能糊1200个。每天低头干活,当肩胛骨处疼痛时我就告诉家人,自己的“糊火柴盒病又犯了”。

这些年来,由于颈5、6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我的右上肢出现明显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2017年国庆节后,右臂的麻痛感加重,但还得咬着牙上手术。每个手术日,我至少在手术台前站八九个小时以上,常常晚上10点甚至11点才下手术。

由于长期站立,我的腰5、骶1椎间盘脱出也有五六年,加上近四五年来还有腹主动脉闭塞、髂总动脉硬化等疾病“傍身”,腰椎状况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有一次手术时,腿部撕心裂肺的剧烈疼痛让我差点昏倒在手术室。那时我的腹主动脉已出现严重的钙化、闭塞情况,血管外科专家怀疑是腹主动脉瘤破裂,紧急手术发现我的腹主动脉瘤外膜已经掀起,破裂就在旦夕之间,情况十分危险。腹部血管的病变,也与长期站立的工作脱不了干系。

刘海鹰教授与获得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免费救治的理塘患儿合影

每次接受手术都在长假前

Q:您准备什么时候接受手术治疗?

刘海鹰:本来下决心在今年1月份,给我的老师吕厚山教授做完腰椎手术后,就做自己的颈椎手术。我的术前检查也完成了,后来不知此情的吕教授把他的手术时间推迟到春节后,如果我在春节前做手术,春节后就无法亲自为老师做手术,所以就改变了自己的手术计划。当吕教授术前了解到这个情况也很感动。

2月28日,吕教授的手术成功完成,其他手术也接踵而至,又开始了每个手术日六七台手术的常规工作模式。我的颈椎手术计划只能继续延后,等下一个长假前再做。

此前,我已接受了血管的腹主动脉和髂总动脉两次大手术,还有一次腰椎手术。手术也都安排在长假之前进行,这样假期结束就能上班,不影响工作。

上图:1997年在德国做访问学者的刘海鹰与恩师吕厚山教授在慕尼黑

下图:2018年刘海鹰教授为恩师吕厚山教授手术后为其庆生

颈托+腰围+铅衣=咬牙坚持

Q:身体的不适给您的工作带来什么烦恼?

刘海鹰:这十多年来,由于颈椎和腰椎不适,手术时我都要戴着颈托和腰围。一般颈椎病人在术后戴一两个月的颈托都觉得受不了。而我在手术室里,捂着颈托和腰围,还要穿着30斤的铅衣高度紧张地工作,不等手术结束就浑身汗透,颈部和腰部也常常过敏。

刘海鹰教授戴着颈托和腰围做手术常常汗透衣背

不仅如此,由于手术量大、手术频率高,手握椎板咬骨钳部位的胼胝特别厚。有些病人骨头特别硬,反反复复的用力操作,虎口撕裂、手掌胼胝沿掌纹生命线崩裂的事时有发生,那种十指连心的钻心疼痛只有自己知道。

椎板咬骨钳给刘海鹰教授留下深深的手部烙印

除此之外,长期的高负荷工作、饮食不规律、无暇休息,血压也偏高,现在每天需要服用抗压药和抗凝药维护血管健康。

刘海鹰教授的药盒

患者的每种病痛我都一清二楚

Q:您自身的不适是否让您对患者的病痛有了更深的理解?

刘海鹰:是的。患者任何时期、每个分支的每种症状我都一清二楚,从怕凉、麻木到疼痛都有体会,不管是颈椎还是腰椎。

有时护士长交接班时提到患者术前、术后症状的对比改善情况,我也会在心里暗暗地想:我的症状什么时候能缓解啊!

从200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成立算起,我作为科室主任已完成了10000余例脊柱手术。在此之前,我从事过胸外科和肿瘤外科。

但是医不自医,身体的不适有时也让我感到哀伤和无助。患者和朋友看到也觉得心疼,都劝我保重身体,减少工作量,但是停不下来。

颈腰椎患者的麻痛不适刘海鹰教授深有体会

权衡利弊,每天健走2万步

Q:平时您是如何改善身体状况的?

刘海鹰:近两三年,为了改善侧支循环状况,无论前一天睡得多晚,我每天早晨6点都会起床健走和慢跑,即使去青藏高原义诊也不例外。靠着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总保持在20000步以上,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代价。

这种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是否恰当?我曾与本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教授私下探讨过。我权衡了身体局部和整体的利弊觉得可行,因为膝关节坏了可以“修理”这个“部件”,而“发动机”若出现故障会导致全身衰竭,那就有生命之虞。对此,林剑浩教授也表示认可。

我们经常在预防颈椎病的科普宣教中提醒大家,要避免脊柱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办公族每隔30分钟要站起来活动一下颈椎和腰椎。但是面对自己时,由于脱离不了这样的环境,这些宣教都显得苍白无力。

刘海鹰教授每天坚持健步走

年轻时要练好基本功

Q:您对脊柱外科的年轻外科医生有什么建议?

刘海鹰:对年轻医生而言,脊柱外科的成长周期较长,为了避免将来独立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好关,因为脊柱外科的并发症有时是灾难性的。

年轻时一定要练好基本功,要能吃苦、肯付出,在学习的阶段尽量不要琢磨医学之外的事情。为了将来有健康的体魄治病救人,还要抽出时间去运动。

刘海鹰教授在手术中与助手反复确认手术方案

已免费手术80余人,义诊近5000人

Q: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诊疗了多少患者?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刘海鹰:2011年,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成立。

这些年的节假日和周末,我经常前往西藏、青海、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高海拔地区义诊,免费为那里的病人看病,遇到病情较重的接回北京为其进行慈善手术。

在我身体力行的带动下,不仅科里的医生积极主动参加公益医疗活动,很多社会名人和同行也加入这个公益慈善队伍,为老少边穷地区带去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基金会现已为80多人进行了免费手术,到欠发达地区义诊近5000人。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医生加入这个爱心公益队伍,救助更多的患者,能救一个是一个;也希望通过基金会开展免费培训计划,帮助这些地区的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

刘海鹰教授前往边远地区义诊

采访手记:

外科医生由于长期低头和站立手术,以及病人手术中的不同体位所限,不可避免地要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长时间地专注于手术操作,像刘海鹰教授这样罹患颈椎病和腰椎病的外科医生比例较高。因此,记者萌发了了解脊柱外科专家自身脊柱疾病的想法。

4月底,记者与刘教授预约采访时间,获悉他每周二上午、周四下午门诊,每周一、三、四、五为手术日。排除门诊和手术,约定在他相对方便的5月8日(周二)下午查房的空隙进行采访。

采访当天,刘教授下午1点多结束上午半天的门诊后,紧接着就是3个多小时的查房,其后结束采访又继续查房。当晚,他还要与热心人士商谈为基金会捐款事项。这一天,是他相对轻松的一天。

采访时记者发现,刘教授右手大鱼际部位比常人格外发达。在椎板咬骨钳这个脊柱外科医生最常用手术工具的挤压和摩擦下,他右手掌的胼胝又厚又大,这块老茧在手术用力时还常常开裂。提及此事,他轻松平淡的语气就像是诉说别人的故事。

为了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刘教授付出了高昂的健康代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