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论骨,夙贯华东——2018中国骨科儒林论道高级论坛召开

2018-08-12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953   我要说

1000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滁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200年前,文学家吴敬梓在滁州写下了针砭时弊的《儒林外史》。时空穿越至今,8月10日-8月12日,安徽省滁州市迎来了2018中国骨科儒林论道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医工结合数字化人工关节学术大会暨华东地区骨科青年医师论坛的圆满召开。

▲金力副市长致辞

本次大会受到了滁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滁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力女士致辞中表示,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位院士、专家、学者的支持。经过4年时间,儒林论道高级论坛已经从医学界专家参与的学术会议,变成政、产、学、研共同参与的综合性高级论坛,对滁州骨科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刘家珍院长致辞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家珍主任介绍了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来发展概况,希望滁州的同仁们珍惜在家门口的学习机会,利用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医疗资源,广交学术人才,为滁州市骨科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周建生教授致辞

安徽省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安徽省骨关节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周建生教授也高度评价了儒林论道高级论坛。他回顾了自2015年开始,在滁州市政府和市卫计委的支持下举办的四届儒林论道高级论坛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表示本次通过这样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骨科学术论坛,能够汇聚全滁州全安徽省的骨科医师,致力于推动骨科事业的发展。

▲张先龙教授致辞

作为一名滁州人,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关节外科主任张先龙教授表示每年举行儒林论道论坛都倍感激动与亲切。他身体力行,本着回馈家乡的初心,成立儒林公益基金、开展儒林健康公益行动,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为贫困致残的患者和家庭带来希望。同时他也表示儒林公益基金、公益行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滁州市政府、省内外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

▲郝瑞生致辞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郝瑞生教授在致辞中感谢了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对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以及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理念是创新转化、医工结合、培养青年精英,旨在给各位专家在医工结合方便提供便利和服务。

▲王岩教授致辞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岩教授也在开幕式中致辞。儒林论道最早源于张先龙教授对家乡滁州的支持和贡献,随着四年的发展,儒林论道已经成为滁州医学一块响亮的名牌,会议沿着华东一带,纵向从江浙沪地区发展至皖、鲁,并向全国辐射,横向从骨科发展到小儿骨科、医工结合等专科领域,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与影响力。

戴尅戎院士致辞

何为“道”?如何“论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他认为“道”是一切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而儒林论道高级论坛就是讨论骨科医学发展的一个平台。他阐述了本论坛的深远意义,并肯定了张先龙教授及其团队为滁州医疗卫生事业所做出的的贡献。

▲滁州市卫计委党组书记蒋玲主任主持开幕式

院士传道,大师授业

本次大会邀请到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多位骨科顶尖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可谓群贤毕至,讲座内容既有医学人文的讨论,也有临床经验的分享。

▲院士讲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阮长耿教授以《血栓与止血研究新进展》,介绍了手术中抗凝与出血的新发现、新进展,对医护人员和医院提出了VTE防控的建议与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通过对“精准医疗”真实概念的辨析,从基因、大数据、个体化等方面阐述了究竟什么是精准医疗;戴尅戎院士以自己多年积累的真实疑难病例,以及团队所做的研究、临床试验,从创新、个性医疗等角度,讲述了骨科医学正经历颠覆性创新,未来会继续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大师讲堂授课专家与主持专家

新的医疗变革会给骨科医师带来怎样影响?王岩教授从医疗政策、医学继续教育、诊疗模式、临床科研、医疗合作等方面,展示了科技引领下即将到来的骨科新医疗。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学科主任裴福兴教授通过病例,分享了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溶解的诊断细节与如何处理中的经验。

医工结合,共享未来

骨科是医工结合最密切、也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本次第二届医工结合数字化人工关节学术大会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将专家医师、工程学家与公司研发部门工程师汇聚一堂,坐而论道,共同研讨人工关节材料、表面、抗菌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

▲医工结合数字化人工关节专题授课专家

擅长3D打印技术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政副主任郝永强教授,与现场学员分享了利用工程技术,如何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陈晓军教授,以自身对数字医学临床转化的理解,介绍了计算机辅助下的骨外科手术最新进展;智能机器人辅助手术是目前是目前智能医疗热点,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顾力栩教授介绍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器人辅助心血管介入手术;同样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蔡宗远教授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字化,对关节情况进行精准评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杨柯教授则介绍了抗菌金属材料,尤其是铜离子的应用在骨科材料中的发展与前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闻博教授阐述了在3D打印医学应用中的材料学考量。

产学研一体化,需要来自医院、研究所和材料公司的共同努力。本次大会设置产学研大讲堂,就是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临床-研究-生产三点一线的互通,积极创新,增强中国骨科的国际竞争力。

▲产学研大讲堂授课专家(一)

▲产学研大讲堂授课专家(二)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刘宣勇教授的《医用钛合金表面离子注入及其成骨和抗菌性能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靳忠民教授的《人工关节滑动面的摩擦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关节病医院膝关节病区主任马建兵教授的《膝关节返修严重骨缺损的处理:金属垫块or植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蔡宏教授的《如何迎接骨科定制时代的到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关节一科主任王飞教授的《人工髋关节表面材料新进展荟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关节外科副主任邵云潮教授的《内轴膝的设计理念及临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陈云苏教授的《新时代的股骨柄——Accolade Ⅱ数码柄》、解放军南京总医院赵建宁教授的《金属多孔材料在生物固定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琦教授的《年轻患者的膝关节置换和长久生存》、南京鼓楼医院关节外科主任蒋青教授的《SL矩形柄的十年临床随访》等一系列专家讲座,从临床病例、最新研究、国际进展等多方面阐述了产学研一体化对人工关节发展的影响。

▲企业代表演讲

大会还邀请了多位人工关节制造厂商的研发工程师,从企业角度,介绍了人工关节材料的新发展。

▲产学研大碰撞讨论会

在讲演之后,这些授课嘉宾还举行了名为“产学研大碰撞”的圆桌讨论活动,围绕“如何克服金属锥度腐蚀的问题”和“抗菌材料在人工关节中的应用前景”两个话题,展开激烈讨论。

医者仁心,造福家乡

▲小儿骨科分会场现场

医为仁人之心,必为仁人之术。以张先龙教授为主要发起人的皖籍骨科专家,通过举办骨科儒林论道高级论坛、成立“儒林健康”公益基金,为滁州地区的贫困病残患者提供医疗帮助。本次大会期间设置《儿童骨折的规范化教育》骨科基础技术学习班,来自国内多地的顶尖儿骨专家不吝授课,为安徽全省百余位骨科专家传授儿骨诊疗中的技术,推动滁州地区医疗水平发展。

▲挂牌仪式与义诊活动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本次大会的协办单位,还进行了“小儿骨科”名医工作站挂牌仪式,成为本区域儿童骨折、创伤、发育畸形等常见疾病诊疗中心。多位专家还亲自莅临滁州市儿童医院,进行小儿骨科的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实践“健康中国”的战略。

▲张先龙教授与其团队手术台上风采

在本次大会期间,张先龙教授还亲自操刀,为家乡人民义务做了5台公益手术及4台疑难病例手术。

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促进青年骨科医师的学术发展,促进青年医师专注于精进医术,也成为每一位导师专家的责任。在本次华东地区骨科青年医师论坛与大会期间举行的“Xa例之声”南中国区半决赛中,多位青年才俊在讲台上展示自我,表现出了初生牛犊应有的活力与朝气。

对青年医师的培养,也受到了大会主席王岩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候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关节外科中心主任王坤正教授和张先龙教授等多位专家的重视。以师之名,传道、授业、解惑,为青年医师提出了期望与要求。

▲张先龙教授致辞

张先龙教授在青年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多次强调,青年医师是骨科发展的未来。他希望青年医师能借助本次大会这个平台,出类拔萃,积极参与到中国骨科的发展事业中,为中国骨科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王坤正教授致辞

王坤正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华东地区青年论坛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学术论坛,其中各个环节精心设计,参与者包含华东多省中青年医师,这在我国骨科界是一种创新形式,值得骨科同道在全国推广,促进骨科青年医师快速成长。

王岩教授致辞

王岩教授也对华东地区骨科青年医师论坛给出高度评价。从最初只包括江浙沪地区发展成为现在覆盖江浙沪皖鲁在内整个华东地区,论坛吸纳了来自五省的出色青年医师,并且年龄层更加年轻,更富活力,培养鼓励了更多年轻人走到前台来,助力中国骨科的发展。

▲王思群教授主持青年论坛

▲3位专家讲演

在青年医师进行比赛前,首先由王坤正教授、赵建宁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严世贵教授围绕本次青年论坛的主题“人工关节与材料”进行学术讲座。王坤正教授通过对比骨水泥固定与生物固定,以及人工髋假体新材料、新工艺,讲述了固定界面新进展;赵建宁教授则通过介绍基础与临床研究,与现场学员分享了预防锥部磨损的4条建议;严世贵教授从不同年龄患者适合的头臼界面,对比了陶瓷-高交聚乙烯、四代陶瓷-陶瓷、金属/陶瓷-高交等不同界面的优缺点。

▲获奖选手

▲导师对选手提问

▲张先龙教授对选手进行点评

▲现场合影

随后会场焦点汇聚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宋黄鹤医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朱建炜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程涛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包家鹏医师、浙江省人民医院徐跻峰医师、上海仁济医院杨春喜医师、安徽省立医院陈敏医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贤祚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吴昌顺医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徐浩医师共10位青年医师身上。他们首先通过6分钟演讲,围绕关节材料发展、表面活性处理技术、术后抗感染等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接受10位导师的点评与指导,回答导师的提问。经过初赛的分数统计,4位年轻选手进入决赛阶段。决赛以“1 VS 1PK”的辩论形式,要求选手针尖对麦芒,强强对决。最终,在导师层层打分选拔之后,宋黄鹤医师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张贤祚医师、程涛医师分列2、3名。

▲获奖医师与阮长耿院士、张先龙教授合影

“Xa例之声”是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主办,旨在促进我国骨科领域学术发展,加强中青年医师的专业互动与交流的病例比赛。本次南中国半决赛中,来自南方多省的7位医生在讲台上充分展示自己,像比赛主委、评分专家展示出了年轻骨科医师也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最终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黄轩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黄钢勇医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朱苏南医师3位医师在比赛中胜出,代表南中国区参加全国总决赛。

儒林论道,共叙医工。本次大会的圆满成功,为华东地区关节外科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