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掌握锁骨骨折的诊断要点助您事半功倍!

2020-09-25   作者:张怡元 林焱斌 点击量:2641 我要说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惟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锁骨骨折可分为哪几型?根据解剖特点分析,锁骨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是哪里?

答:根据受伤机制和骨折特点,依AllmanNeer分型可将锁骨骨折分为:Ⅰ型骨折(锁骨中1/3骨折)、Ⅱ型骨折(锁骨外1/3骨折)和Ⅲ型骨折(锁骨内1/3骨折)。

其中,锁骨内1/3骨折最为少见,占骨折总数的5%~6%,可进一步分为3型。型:骨折线位于肋锁韧带附着点的内侧,韧带保持完整,骨折无明显移位。Ⅱ型:肋锁韧带损伤,骨折有明显移位。Ⅲ型:锁骨内端关节面骨折。

而锁骨外1/3骨折根据喙锁韧带与骨折部位的相对关系,又可分为5型。Ⅰ型:骨折位于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骨折断端稳定,无明显移位。Ⅱ型:骨折位于锁骨外1/3骨折,喙锁韧带与内侧骨端分离,骨折近端因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后移位,复位、固定困难,易发生骨折不愈合。Ⅲ型:骨折位于锁骨外端关节面,喙锁韧带完整,易与Ⅰ度肩锁关节脱位相混淆。Ⅳ型:好发于16岁以下的儿童,骨折近端可穿破骨膜袖,而喙锁韧带仍与骨膜袖或部分骨块相连。Ⅴ型:见于老年人,为楔形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喙锁韧带与远、近两主要骨折块失去连接。

锁骨为“S”形管状骨,呈致密的蜂窝状结构,没有明显的髓腔。外侧端向后弯曲,呈凹形,内侧半凸向前侧。外1/3截面呈扁平状,内1/3近似三棱形。中1/3是内、外两端的移行交接部位,直径最小,仅有锁骨下肌及薄层胸大肌腱膜附着,而且正处于两个相反弧形凸起的交汇处,是锁骨的力学薄弱点。当轴向负荷作用于弯曲的锁骨时,会形成一剪式应力,在中1/3容易造成骨折,约80%锁骨骨折发生于此处。

锁骨骨折的典型移位特征有哪些?

答:锁骨中段骨折后,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近端骨折端可向上、后移位,远端骨折端因肢体重力作用与胸大肌、胸小肌及肩胛下肌等的牵拉向前下方移位,并由这些肌肉与锁骨下肌的牵拉作用,向内侧造成重叠移位。锁骨外端骨折常因肩部的重力作用,使骨折远端向下移位,近端则向上移位;移位程度较大者,应怀疑喙锁韧带损伤。

锁骨骨折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答:(1)有外伤病史。(2)患肩向内、向前、向下倾斜,健手托着患侧肘部,头斜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3)锁骨骨折处肿痛、压痛,可摸到移位的骨折端,肩部功能障碍。(4)儿童青枝骨折症状较轻,但锁骨处有压痛,抬举上肢或从腋下托抱时会因疼痛而啼哭。(5)肩部或胸部X线片显示骨折。

来源:《骨科医师查房手册》

作者:张怡元 林焱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