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开放性骨折这么处理,安全又可靠!

2020-10-16    点击量:1933 我要说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骨折处的创口可由刀伤、枪伤由外向内形成,亦可由骨折端刺破皮肤或黏膜从内向外所致。同时,当骶尾骨和骨盆环骨折时,要注意其是否为开放性骨折。临床上,掌握开放性骨折以下问题,帮您轻松搞定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处理。

1. 简述开放性骨折的Gustilo-Anderson分型?

Gustilo-Anderson于1984年完善了开放性骨折的分型,分型如下:

(1)Ⅰ型。伤口<1cm;并且由内向外刺破。

(2)Ⅱ型。伤口>1cm;或暴力由外向内。

(3)Ⅲ型。①ⅢA:广泛软组织挫伤;或有严重粉碎性骨折,但无骨外露。②ⅢB:广泛骨外露。③ⅢC:伴需要修补的动脉损伤。

2. 如何判断开放性骨折是否需要一期内固定?

发生开放性骨折,在条件允许时,应尽快清创复位内固定,可以减少并发症、节省开支、早期锻炼、改善功能。但因不合理的内固定带来感染就得不偿失了,道理和开放性伤口闭合与否是一样的。

一般情况下,Ⅰ度开放性骨折在伤后6~8个小时进行内固定是比较安全的,但伤情轻重、是否有多发伤、骨折部位、病人一般情况、手术大小、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等会影响治疗效果。假如避免术后感染的把握不大,最好选择外固定架,或临时石膏、小夹板、牵引1周左右后,待急性炎症反应期过后,无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时,再考虑内固定。

3. 肢体严重损伤手术时如何优先保证血运(损伤控制性保肢)?

就像生命垂危的重伤病人要优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一样,肢体严重损伤时要优先保证血运,只进行必要的手术,避免手术过大,危害到肢体残存的血运。

这就需要医生有足够的判断力和预见性,在充分清创和保护血运、骨与软组织重建和保护血运之间把握分寸,寻找平衡。缺乏必要的清创和重建,以及过度的清创和重建,对肢体严重损伤时的血运都是不利的。

4. 出血未控制时如何控制输液(限制性液体复苏)?

当患者出血到一定程度时,随着血压下降、出血的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很多时候出血会自止。试想,要是胸腹腔、胃肠道、腹膜后血管破裂出血,大量输液势必会增加出血。

所以在出血未控制时,应该适当控制输液,将收缩压维持在80mmHg以上,就可维持生命了。虽然患者可能会口渴、尿量少、中心静脉压低,但24小时内一般不会导致器官和系统功能严重障碍,利用此24小时,足够止血的术前准备和手术了,包括开放手术和介入栓塞手术。

来源:《实用创伤骨科临床问答》

作者:彭吾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