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一医院支援汶川救灾纪实

2008-06-03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99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的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南京市第一医院全体员工的心。该院按上级的指示和部署,把支援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一切为了灾区伤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迅速、果断、有效地投入支援抗震救灾,已经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

骨科主任危难关头主动请战
    5月13日7点,该院迅速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挑选22名医护人员组成首批医疗队。8点医疗队员战前动员,点离院赶往机场。副院长、骨科主任王黎明主动请战,要求参加并带领第一支医疗队。他说:“地震造成的主要是外伤,特别是骨科伤员多,我是一名骨科医生,危难关头,责无旁贷,非我莫属。”院领导班子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同意他率队出征。他来不及回家拿一件衣物,没有时间给儿子打一声招呼,仅用一个电话把家交给了妻子。他争分夺秒,安排好科室工作和当天要手术病人之后,立即投入出发前的准备。护士刘军春父亲前一天刚突发脑梗塞,需要住院治疗,她不声不响安排好父亲和儿子,毅然随队前往灾区。麻醉科胡玉宽副主任医师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救援,他说:“我有经验,我应该去。”泌尿外科曹志刚副主任的老母亲骨折卧病在床,且又患多种疾病,他决然地舍小家、为大家,要求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出发前他还带来了全院首笔捐款。年轻医师姚庆强飞车回家取衣物,匆忙中碰伤了头仍然按时到位。所有队员接到通知时,都异口同声表示没困难。有的队员匆匆打的赶来医院,有的队员电话请家属送来随身衣物。该院药剂科、医疗设备科、行政处联手,紧急为医疗队组织十几万元的药品、简易医疗器材和生活物资。同时,该院前后有千余名机关干部、专家,护士、工人主动请缨奔赴灾区,许多专家再三要求立即奔赴第一线,有的找院长,有的找书记,有的找处室负责人,希望在人员选定上给他们“开后门”。一颗颗爱心汇成一股强大的暖流,向地震灾区涌动……

临危不惧奋力抢救
    该院医疗队到达灾区后,被安排在江油市人民医院设立救护点。连日来,当地余震不断,医院病房楼已开裂,路面到处是又深又宽的开裂带,院前的广场上聚集很多伤员及群众。断水断电,通讯中断,医疗队员每天只能睡三四小时。有时一天只吃一袋方便面。条件十分艰苦,但队员们情绪饱满,士气高昂。 
    该院医疗队有三个“最”:一是专家最多;二是距离地震中心最近,江油市距北川仅20公里;三是条件最艰苦。队长王黎明副院长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沉着指挥。在当地医院和群众的帮助下,该院医疗队在露天广场上搭起帐篷,铺开木板,消毒处理后,建成“野战”手术室。医疗队员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冒着不断的余震,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队员们跪在或蹲在地上为伤员手术、清创、换药。有的把幼小的伤员抱在自己的怀里,或坐在自己腿上救治。最紧张的时候工作量是平常的好几倍。 
    5月15日,医疗队员在临时搭建的露天帐篷里,成功地为一名10岁男童进行了脑外伤、颅内血肿的开颅手术,挽救了伤员的生命。5月16日,医疗队专家在王黎明同志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个颅脑外伤、胸椎、腰椎、骨盆多处损伤的伤员进行了急诊手术,    术后病人脱离危险。截至5月26日,该院医疗队已成功完成骨科、脑外科、普外科急救手术122例,大清创360例,换药1258例,诊治伤病员2000余例。

高举旗帜熔炼团队
    作为党员干部、副院长、医疗队队长的王黎明,牢记党的宗旨,牢记院党委的嘱托和希望,在艰苦、危难的环境中,他思考得最多的是一定要带好队伍,以营造一个过硬的团队,确保圆满完成救护任务。医疗队组建临时党支部,他亲自担任党支部书记,让党旗在抗震救灾战场上高高飘扬。他号召党员要冲锋在前,吃苦在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圆满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5月18日北川告急,请求支援。医疗队员个个自告奋勇,挺身而出,异口同声地说:“我要去北川。”最后由他带领名共产党员前往。没有去成的同志急得伤心地哭了。该院医疗队队员在北川,步行爬上海拔米高的河道村救治伤员,接诊伤员多人次。当地村民说:“我们这里从来没有来过医疗队,只来过解放军,你们和解放军一样都是最可爱的人。” 
    哪里危险,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医疗队员。该院每一个医疗队员争先恐后深入余震频繁的地区救治伤员,走进临时灾民安置点接收伤员。该院利用派一名驾驶员赶赴灾区的机会,给医疗队员带去营养品和生活用品;又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为前方医疗队员补充给养和生活物资;许多科室也自发购买食品、日用品带给在前线的医疗队员,但是所有的医疗队员又把营养品全部送给了当地伤员与儿童。部分医疗队员还去慰问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的亲属,并送去两箱牛奶。他们还在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