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一附院骨科医疗队远赴汶川抗灾救灾纪实

2008-06-03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2282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即5月13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王义生主任就开始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全科医生踊跃报名,要求参加前往灾区。从中精选了五位年富力强的副教授:李甲振、娄朝晖、黄宗强、王珏、谭宏宇。临行前,王主任谆谆嘱咐队员:“奉献爱心,无私无畏,众志成城,战胜震灾。”“弟兄们,一路保重!”

    5月14日队员们随大队至成都,第二天下午到达资阳市人民医院,该院当时收治了40余名来自灾区患者,一下车队员们纷纷向当地领导请战,要求立即开始工作,经当地领导允许后,队员们分为两组:李甲振带领黄宗强,王珏,谭宏宇到外2科,娄朝晖带领新乡医学院的两名骨科医生到外1科,当天他们就查病房,对危重病人进行指导性治疗。第二天,李甲振、黄宗强、王珏、谭宏宇教授手术治疗了一位复杂的前臂双骨折,娄朝晖教授组上午完成了多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对有的伤员重新作了夹板固定,并且确定了下午和次日的手术计划:手外伤、胸12椎体爆裂骨折等手术。中午12点,突然领队电话通知:“通往震中汶川的西线道路已经打通,卫生部命令河南医疗队即可赶赴汶川”,李甲振等人刚刚完成手术,就立即随大队上车出发,开始了艰险的历程。
    大家乘坐120急救车经成都、雅安、泸定,金川,丹巴,马尔康、理县,前往汶川,行军路线900多公里。困难的是过了成都后这段路几乎都是山路,为了快速挺进汶川,车队实行了军事化管理,司机4个小时一换,路上不准随便下车吃饭和大小便;这条路况很差,很颠簸。但是无私奉献的热情鼓舞着大家,他们一路前行。经24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了理县,前方探路车辆回来报告:由于余震,山体滑坡,理县至汶川的道路再次被堵,再向前走危险很大。前方路段很危险,指挥部决定选一部分人组建先遣队先进去,“我报名!”、“我报名!”5人都参加了先遣队。5月18日大家一起冒着路旁山体随时可能再次塌方的危险,顶着不断落下的碎石,冒死冲进了汶川,河南省抗震救灾医疗队是第一支从西线道路行军冲进汶川的地方医疗队。
    到了汶川,指挥部分配他们进驻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村抗震救灾,七盘沟村位于成都至汶川到九寨沟的黄金旅游线路旁,这里仅有一个卫生所,只有2个退休人员组成。但是这里已经聚集着7000余灾民,而且周围的伤员继续源源不断地运来。第一天就救治了200余名伤员。忙了一天,刚要喘口气,娄朝晖教授又发现一位老百姓伤员,左膝、左内踝可能骨折,左足下垂,考虑到可能为腓总神经损伤,赶紧把他背到到医疗队就治。他们派遣医疗小分队,把现有人员迅速排查一遍,发现了很多漏诊、误诊的伤者,给予及时救治。因为没有电,他们只好把一些重伤员直接转运出去。第二天,刚刚起床,就有人领孩子来看病,说孩子身上出满了皮疹,手、脚皮肤都裂口了,这是地震后出现的,患这种病的孩子特别多,他们赶快给孩子发药治疗。下午,外用药用完了,维生素也发完了,他们只好用稀释的碘复棉签处理患处。娄朝晖教授等人还把自己带的果珍分成小包发给孩子,用亲人的爱来温暖灾区人民的心。
    在灾区的日子里,他们餐风饮露,挺余震,避飞石,住帐篷,泡风雨,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矿泉水,泥泞中滑倒,爬起来前行。心系伤员,只讲奉献。5月26日,郑大一附院骨科医疗队返回郑州,战斗的12个日日夜夜,他们累计救治伤员1210人次,转运伤员21人次,他们在河南省卫生厅夏祖昌副厅长的带领下,不畏艰苦,冒死挺进,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