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骨科队员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工作纪实

2008-05-30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982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5月27日,记者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见到了刚刚从汶川抗震救灾前线归来的4名骨科医生张凇、张永乐、张登峰和邓均。刚一见面,记者就吓了一跳,从送他们赴灾区到现在不过短短十几天没见面,他们一个个都瘦了许多,黑了许多。这么多天,他们是怎么度过的?是什么使他们变化这么大?记者随即对他们展开采访,随着他们娓娓道来,我们仿佛又回到那惊心动魄的日子。

    5月13日一大早,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就接到省卫生厅组建医疗队赴汶川的通知。考虑到地震灾害中骨科病人较多的情况,医院领导特意指示骨科要多一些人参加医疗队。经过慎重选择,在众多报名人员中,副主任医师张凇、副主任医师张永乐、主治医师张登峰、主治医师邓均4位骨科的业务骨干最终被选中。当晚,他们就随医疗队踏上了赴灾区救治伤员的征途。在他们携带的物品中,几乎没有个人用品,基本上都是抗震前方急需的价值10余万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5月14日,在到达伤员集中的简阳后,医疗队马上投入了救治地震伤员的工作中去。张凇等4人也立即进入了自己的战斗位置――手术室。由于4个人有着很强的业务能力,所以自然就承担了更为繁重的治疗任务。在工作中,他们使用了许多新方法、新技术,同时,依照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坚持做好术后的跟踪巡视观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当时,伤员都被源源不断地运到简阳人民医院,骨伤员尤其多。我们负责4个病区的病人,每个病区大概有40多名病人。大部分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张凇回忆说,“我们往往从8时30分进入手术室,每人每天都要做五六台手术,午饭都不出手术室,一直要进行到晚上十一二点。碰到余震时,手术转移到帐篷里也不间断地进行手术。”回到驻地后,4个人还要在一起坚持开业务会,总结当天手术的情况,研究伤员的病情。

    队员邓均说:“我们当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睡觉时碰到余震,我们也只是跟着喊声地震了,然后翻个身继续睡。”就这样,4个人在十几天的时间中,共为300余位伤员成功实施了手术。他们的工作受到了当地医院和伤员的一致好评。

    张凇他们去汶川的日子里,在主任王晓的带领下,骨科留守的同志们承担起了4个人原来的工作任务,年近70岁的老专家权步五甚至主动把繁重门诊任务承担下来,大家任劳任怨,自觉加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支持着张凇他们在前方的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