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医生留个上厕所的时间

2014-01-08 文章来源:新闻晨报   我要说

  最近气温波动比较大,身边感冒发热的人一直不少。犯了头疼脑热,自然少不了去医院,于是就有人在朋友圈里吐槽起来:人多得像菜市场、等叫号等了3个小时、厕所里污水横流……一时间,评论的附和声一片。也有人“点赞”,这就不知道是什么心态了。

  朋友圈里的小气氛,多少也体现了上海公共医疗系统的大环境。近日,上海市医疗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发布,调查发现,社区医院满意度高于二三级医院,市民满意度总体较高,位列受访者吐槽前几位的主要是厕所脏乱差、候诊环境、医患沟通交流等等。据说,今后这样的测评每年都会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开展,以便为上海公共医疗机构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总的来说,上海的医生护士们是很忙的,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几乎每天人满为患,候诊的病人在嘈杂的环境中等待固然是“雪上加霜”,应接不暇的医生也是精疲力尽。一位做医生的朋友几乎每次见面都要叹一番苦经:患者像接龙一样进来,不仅考验医生的“坐功”,更是锻炼了他膀胱的忍耐力。有时候去上个厕所,回来就可能被病人怒目而视,显然是被当成到什么地方游手好闲去了。但这没法解释,病人也不会爱听,“习惯了也就好了”。

  大量的病患与焦虑的气氛,让这些备受“追捧”的医院面临着种种考验,每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其实,从此次测评的结果看,恰恰是越大的医院,这些细节上的瑕疵就越被放大,这与其受到患者认可的业务水准形成了一种反差。倒是社区医院,无论厕所卫生还是候诊环境,都要优于大医院。这里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人少,所以服务管理的难度与成本就相对较低,大医院里恨不得每个小时打扫一次厕所,社区医院大概每天清扫一次就行。

  真要说起来,挤在大医院里的患者如果到社区医院看病,或许两边的医生会开出一样的药方。人们舍近求远地去看病,无非图个 “放心”—提高整个医疗系统的公信力,或许就能让下一次的测评结果更好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