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投资“人是最大瓶颈”
2014-02-18 文章来源:财新网 我要说
成立近六年,投资14亿之后,南京明基医院终于在2013年11月首次达到了经营现金流平衡。
2008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南京明基医院正式开业。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成立的第三家台资综合医院。这家大型综合医院由全球知名IT企业台湾明基友达集团(下称台湾明基)主要投资,台湾明基控股70%。台湾明基旗下拥有明基电通、友达光电 (全球前三大液晶显示屏幕设计产销公司)、佳世达科技等IT公司,2007年总营业额达1600亿人民币。
南京明基医院占地600亩,一期占地约200亩,原本预计投资10.5亿元,规划建成病床1500床。截至目前投资已达14亿元,现有床位1000张,如果三期投资全部完成预计耗资25亿元。
南京明基医院经营初现曙光,但副院长陈谊德坦承,离真正的财务独立还有一段辛苦的路要走。南京明基医院在开业近六年时运营状况好转,已属幸运。但如果加上前期审批、筹建,从创立至今已有11年的历程。
新建医院投资规模大、回收期较长,很多投资人不敢碰。民营资本投资三级综合医院的更是凤毛麟角,因为综合性医院要求科室齐全,需要组建比较完整的医生团队,这在当今医生多点执业未真正放开、灰色收入较高的大环境下异常艰难。明基的第二家医院——苏州明基,原本预计2010年开业,因为医生资源的问题解决不了,拖到2012年中才开业。
“主要是物价上涨、用人成本提高。投资规模确实超乎我们的预期,但是业务量的增长也比我们预期的快一点。以台湾的经验亏10年都是正常的,明基南京第6年出现了曙光,可能还要两年才能打平。”陈谊德说。
南京明基医院副院长陈谊德谈经营(访谈实录)
灰色收入没法完全杜绝
现在看好医疗的人很多,钱不是问题,医师来源是最大的问题。不管是资质数量、市场水准都太集中于公立医院,而我们这些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不同,还要承担基础医疗,需要的医生是很多的。比如我们的心脏内科发展还可以,但只有4个主诊组,副高职称以上的有5人,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整个科就有150人。国外医生都是自由执业,但国内在观念上还不认同,害怕取消铁饭碗,尽管江苏对民营医院医生的晋级已经没有歧视,社保也覆盖了。
台湾的医院,人力成本占45%-50%是正常的,南京明基目前约32%-36%;药材的成本在台湾约25%,南京明基是46%。大陆医生长期以来价值被低估,因此国内医院才会普遍出现‘以药养医’的情况。现在男生去理个发,起步价都要20元-30元,但在南京公立医院看个专家却只能收15元,而培养一个专家至少要15年。
因此我们在南京明基医院做了一个重大的改变,提高高级专家挂号诊查费到30元。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上面那种不合理的医疗结构,希望医生的专业性能被体现,减少外面对于医生的各种灰色诱惑。医院要做的是与药商谈判,把药品真正的受益者回归病患与医院管理。医师要做的是提高技术,服务好病患,医院用技术价值、服务量与服务满意来计算医师收入。一般医疗能做到的是把基础量做大,把成本降低,同时进一步发展高端服务,把特需的挂号诊查费提高300元-500元,特需服务中检查加急加快的可以是3倍-5倍,而药费是一样的,通过这种模式来增加医院与医师的收入。
但是这也不能完全杜绝灰色收入。如果想把全部灰色收入打掉,人力成本还要提高,作为新建医院根本就承受不住。
台湾经验:医生与医院是合伙制
不过,加强管理有效果。2011年南京明基取消了给医生的检查提成,检查量明显下降了3成,与此同时提高手术分成、操作性收入。按照PPF指标,以医师的操作系数定价,风险高的、难度高的收入高。
在台湾,医生与医院是合伙制关系,零底薪。医生在医保注册,每看一个病人,上传资料后,可以获得267元台币。挂号费一般是50台币-500台币,医院还有钱来覆盖行政费用。
台湾医保改革后,改变了药比人贵的状况,打掉了药品黑洞。医生是治病救人,而不应该是卖药救人,提供的是医疗服务;政府应该建立市场机制,作为购买者,让大家提高服务。国内是倒过来了,药比人贵,诊费、检查费反倒便宜得多。前几年用的高血压药,在台湾的成本价是1000多台币,在我们南京医院拿是1000多人民币,人民币和台币是4.5:1。检查正好反过来,我在台湾抽血是300台币,在中国是10多元人民币,相当于45台币。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岛内医疗环境与今天的内地并无二致。正是进行了医保改革,长庚医院等民营力量的出现最终改变了困局,把医生从医院赶出来,不再是某个医院的雇员。
对民营医院来说,最难的还是找到好医生。南京明基做到现在也就是县级医院的水平。医生资历越高,职称、名气越高,薪酬呈几何级增长,所以中生代的医生很关心晋级的问题。南京是省会城市还好点,苏州明基招人就更困难,苏州离上海太近,资深的医生呆在上海很不错,为什么要去苏州?
现在南京明基1000张床,实际利用700-800张,员工有1200人,医生300多、护士600多、医技200多、行政人员100多。苏州明基总共444人,医生100多;综合科室开了,但没那么整齐;现在共有200张床,实际利用100张,与预期的首期1000张床相差还比较大。
现在很多医院和我们谈输出管理,武汉、安徽、常州的都来找过,一起合作开医院,开发区有钱有地,还有的说我们市里两所医院都给你管理。所以现在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人。但这里的紧缺也有错配的问题。他举例说,南京一个区的社区卫生中心,位置比较偏,业务被限制,医生学习也受到限制,这些资源完全可以释放出来。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剩余人力市场开放,真正落实多点执业,医疗市场能发展更快。
独资会更有自主性
台湾明基进入大陆比较早,台湾的政策是财团法人只能投资非营利医院,所以明基投资这家营利性医院是在境外注册投资的,2010年6月,海峡两岸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之后,台湾可以在大陆独资医院。
我们非常想做独资,这可以让南京明基医院在资金投入上更有自主性。大陆政府也很支持,愿意协助我们。
2006年南京市招商引资时,明基友达为向当地政府和民众表达办医诚意,一边筹备南京明基医院,一边就在南京市主动托管二级医院港口医院、一级社区医院江北医院,并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硬件改造。
南京明基成立时是中外合资医院,按照当时规定外资不许超过70%,所以明基友达集团只能占70%股份,南京市国资和南京市中医院各占15%,并且约定可获得超过银行贷款的固定回报。但是国有资本增资存在障碍。我们发展至今,增资是目前医院管理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股东不能增资就得从银行贷款,去年的亏损中有很多都是利息费用。
现在我们正在做各种努力,或许今年上半年可能实现独资。
民营医院普遍看好特需医疗市场。
近些年来公立医院一直在加大特需投入,但目前公立医院的特需还难以满足中产阶层的需求。
据我所知,江苏某公立医院新建的医院里,7成是特需。他们也在抢市场,9层楼只有2层是普通病房,普通病房是一天35元,普通特需是600元-700元。
我们的特需定价要高一些,最高级定价为1300元。我们的接生量每个月是300名,在南京排第二,10%进了产科的特需,对医院发展进行了一部分补充。
南京明基成立时预期,20%走高端,但实际上至今只有5%。这还是今年发展了妇产之后,去年才占收入的2%。因为我们当时没有预见到,南京是政治型都市,公务员很多,7-8成是通过政府的管道,而一定级别的干部医疗费是全部报销的,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干部保健服务很大的利润;而苏州私营企业就多一些,反而高端的能占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