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公立医院,医生路在何方?

2014-09-04 文章来源:环球医学 点击量:3213   我要说

近年来,朱岩、张强、于莺……一些知名医生离开公立医院的铁饭碗,走上转型之路。越来越多的医生逃离公立医院。仅2011年一年,上海某公立三甲医院就有20名医生辞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曾一年内有10名医生辞职。医生为何会离开公立医院?医生自由执业能否破解“医荒现象”?

医生离开公立医院的四大原因

1、医护超负荷工作加班成“家常便饭”。

我们都知道,加班加点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了,逢年过节,医院里都有人在值班。可以说,选择了从医就是选择了忙碌,各大科室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已成常态。

2、薪酬低,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

与其他国家医生,甚至与中国的许多其他行业相比,中国医生收入普遍偏低,“事业单位”体制下的薪酬体系造成的医生作为一个高强度、高风险的、高投入的职业,其付出与回报相去甚远早已是显而易见的了。

3、近年来医患矛盾逐渐加剧,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医生成为高危职业,多地出现了打伤医生的新闻,这让很多打算从医的人放弃了这一想法,也促使了不少医生转行。

4、医生职称评定过程中,科研论文的发表至关重要。

医院用论文、科研考核一个临床医生的业务水平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度倚重论文时,就会走进一个怪圈:级别越高的项目,论文发表的可能就越大,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也越高,而这些反过来也可以使论文发表者,在下次的项目中标中占据优势,如此的一个循环,不仅把医生给病人看病的天职排除在外了,甚至还在鼓励科研参与者,花更大的经历去“钻研”如何能拿到科研项目,这样的晋升途径让很多医生疲惫不堪。

医生自由执业能否破解“医荒现象”?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医生纷纷离开公立医院获转行,逐步导致“医荒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医生短缺”这一难题?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医生身份。

多年以来,我国医生一直实行“准公务员”制,然而在全世界,90%以上的国家,医生都是自由执业。可以说,中国医生身份的“解放”,是医改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公立医院医生都拥有一个耀眼的光环——事业单位编制,而编制意味着一系列福利待遇。尽管很多人抱怨公立医院体制僵化,但谁也不愿轻易离开,因为他们害怕成为无依无靠的“社会人”,失去职位、职称、科研等机会。这一条条“隐形的绳索”,将医生紧紧地捆绑在公立医院,这就是医生迷恋“身份”的原因。即便政府允许多点执业,公立医院医生依然无法挣脱“绳索”。

然而,随着新一轮医改的进一步推行,200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一个医生可以同时选择三个执业点,这让自由医生成为一种可能。如果让医生自由执业,市场就能为医生定价,医院也不用药品供养,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另外,鼓励医生多点行医,可以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盘活,医疗水平趋于均衡,同时这样一来医生变成了自由职业者,出诊时间和地点都比较自由,收入也会倍增,未来立志从医的人会越来越多,学医将成为一大热门,医荒也很难再出现了。日后,医生只要获得资质,便可自由行医。既可受雇于多家医院,也可自己开诊所,其收入高低主要取决于患者的认可度。

多点执业调动医生积极性

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利用不合理,造成很大的浪费。所以,解放医疗生产力,是当前的一个主要任务。一方面要增加优质医疗资源的供应总量,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办医。另一方面,要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医生是医改的主力军,现在这个主力军的积极性不够,所以要推动医改,眼下最急迫的就是如何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现在的体制下,医生实际上被束缚成为某一家医院垄断的资源,而不是社会共有的资源。在医院里面论资排辈,年轻的医生想做手术都得排到后半夜。医院之间也是按级别划分,高一级的医院,获得的资源越多,优秀的人才,科研的经费和职称的数量是成倍增加。反之,基层医院什么都没有,留不住人,也成长不起来,没有好医生,也没有患者。

而大医院的医生,其高强度的劳动也无法获得阳光回报。比如,事业单位规定人力成本不能超过30%,医生拿不到合理的高收入,部分医生就选择了周末走穴或者收取灰色收入来作为补偿。这种收入非常不合理,也是非常危险的。

解放医疗生产力,最根本的就是解放医生,让医生成为自由职业者,让他自由流动起来。医生可以在公立医院全职,也可以兼职,可以成立合伙人的诊所,也可以自己申办私人诊所。这样医生就会把自己的时间充分让给患者,患者也可以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好医生,不用挤到大医院里面。

同时,他们的薪酬由市场来认定,能够更有尊严、更阳光执业,这样调动了医生自己的积极性,并且红包和回扣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好处的。医生的多点执业是自由执业的第一步,最终目的是从多点执业过渡到自由执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