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度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

2008-09-09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253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摘要 目的:报告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和脊柱转移瘤等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91例,其中单节段56例,多节段35例,共131个椎体。男23例,女68例;年龄59~87岁,平均68.6岁。椎体血管瘤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2~56岁,平均31.2岁。椎体转移瘤13例共39个椎体,男8例,女5例;年龄42~76岁,平均53.3岁。术中采用体位复位,局部麻醉,从病变严重侧单侧穿刺,经椎弓根入路,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1.5~6.5ml。对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期末的疼痛强度行视觉类比评分(VAS),并对手术前后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25年,平均1.9年,术后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VAS评分术前分别平均为7.59±1.1、6.59±1.51和8.13±1.7分, 术后第3天平均为3.07±0.85、2.07±0.71和3.03±1.25分, 术后1个月为2.13±0.66、2.09±0.71和3.53±1.32分, 随访期末平均2.15±0.61、2.07±0.73和3.67±1.45分(p0.05)。术后CT扫描示出现不同方向骨水泥渗漏9例,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具有瞬间高黏度、可注射时间长、定向可控注射、低聚合温度、操作简单和低放射暴露等优点,手术安全性高,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和脊柱转移瘤等的治疗。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脊柱转移瘤;椎体成形术
 
 
    1987年,Galibert等首次报告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 PVP),其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VCF),椎体血管瘤(veterbral hemangioma, VH)和脊柱转移瘤(veterbral metastasis tumor,VMT)等脊柱疾患,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Confidence高粘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是近期研制成功的一种椎体成形系统。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应用该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91例、椎体血管瘤11例和椎体转移瘤1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91例,其中男23例,女68例;年龄59~87岁,平均68.6岁。椎体血管瘤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2~56岁,平均31.2岁。椎体转移瘤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42~76岁,平均53.3岁。VCF患者致伤原因为扭伤42例、摔伤32例、不明原因伤17例。其中单节段56例(T4 3例、T7 2例、T9 7例、T10 4例、T11 7例、T12 5例、L1 6例、L2 7例、L3 8例、L4 4例、L5 3例),多节段35例(T2合并T8 2例、T5合并T12 3例、T9合并L1 3例、T10合并L1 3例、T11合并L1 5例、T12合并L2 3例、T12合并L3 5例、L1合并L3 3例、T12合并L5 3例、T12合并L2、 3 3例、T9合并L3、51例、T9合并L3、51例),共131个椎体。术前X线片显示椎体骨折压缩程度为25%~50%。螺旋CT检查显示患椎椎体后壁完整115个椎体, 不完整16个椎体。上述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椎体血管瘤患者中单节段7例(T2、T4、T8、T9、L1、L2、L3各1例),双节段4例(T11合并L1 1例、T10合并L2 2例、T12合并L3 1例),共15个椎体。椎体转移瘤患者中单节段2例(T7、L1各1例),双节段11例(T9、11合并L2 1例、T10合并L1、2 1例、T11合并L1 2例、T11合并L3 3例、T12合并L1 3例、T12合并L2、3 1例),共27个椎体,上述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上述所有患者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持续腰痛,经药物、物理治疗等均无明显改善。患者均无严重内科疾病,49例合并高血压病,27例合并糖尿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