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骨外固定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2007-02-25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720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摘 要

  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是骨科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我国临床上应用的骨外固定器种类较多,但归纳起来也就是两类,一类是单平面的骨外固定器,另一类是多平面的骨外固定器。我科早先多使用的是单平面半针的骨外固定器,自95年以来我科一般应用的是首都医科大学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设计的组合式骨外固定器,它可设计出多种形式,可单平面,亦可多平面,故较以往的骨外固定器多了灵活、轻巧、适应性强等优点,并在我院临床22例实践中证明,疗效满意。

关键词 骨外固定器

临床资料及方法

  本组病例,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2岁,平均36.6岁,上肢骨折4例,下肢骨折18例(均为长管状骨)。新鲜骨折12例,陈旧性骨折10例,其中一例胫骨骨折伴感染,骨缺损达8cm。对新鲜的骨折大多采用闭合复位穿针,透视下调整及固定。对陈旧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穿针,固定+植骨。其中三例胫骨干骨折均为陈旧性 。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双平面半针固定。一例桡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则采用单平面半针固定以利于换药。(两根钉打在第二掌骨上,两根针打在桡骨上)。股骨干骨折和股骨髁上骨折共6例,其中一例股骨髁上骨折为新鲜骨折,采用远端交叉两枚全针,近端用两根半针构成一元体结构。胫骨骨折12例,大多采用全针加三个半环弓固定。其中有一例为男性32岁,左胫骨陈旧性骨折术后骨不连伴感染,胫前大面积皮肤缺损。该患者我们采用的手术方法是先取出内固定,及死骨(骨干缺损8cm),后用胫骨延长器作滑行延长术,术后第五天开始延长,每天1mm,伤口每天换药。

结 果

  所有22例骨折病人均治愈,X光线显示有骨痂生长,无假关节活动,时间超过10周即去除外固定,去除外固定的时间平均为14.5周,病人满意率100%,22例中未发现针道感染或骨折处的感染 。因术后不用石膏托固定且作早期功能锻炼,故骨折邻近关节的活动度在术后大多良好,有三例胫骨骨不连在术前踝关节即已基本强直。术后最长随访时间9个月,最短10周,平均随访时间5个月。其中一例骨缺损患者作截骨滑行延长术,术后85天延长停止,且皮肤缺损全部愈合,再固定16周后去除外固定器,X光片显示,延长处对骨缺损处已骨性愈合。

讨 论

  经骨外固定治疗骨折是临床中常用的方法,但我国的骨外固定支架的种类较多,有些外固定架在灵活性、稳定性及适应性方面还不尽人意。近年来我科应用的组合式骨外固定架较以往应用的单边式骨外固定器比较有较大的优越性,它的应用面广,结构稳定,在符合生物力学的条件下可作多种组合,并可随时有选择性地作骨折端的加压或延长,对粉碎性、开放性骨折,邻近关节的长管状骨折,作者认为都较钢板内固定为好,对于骨外固定的合并症方面,只要操作得当即可避免,本组22例病人均未发生针道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患者满意率达10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