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OSMA热力缘何能燃至港澳?陈世益教授细数大会六大特点

2015-05-05    点击量:3142 我要说

  IFOSMA是“上海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学术论坛”的简称,2002年在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创立,随后与HSS、DUKE大学、UPMC、MGH、ASMI等合作,2008年开始与本领域国际权威组织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ANA(北美关节镜学会)合作,2009年正式更名为IFOSMA,至今已成功运行了12个年头。2015年4月29日,第12届IFOSMA在南国之都深圳市圆满落下帷幕。共有来自全国的800多位骨科运动医学医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届IFOSMA总结以往国内外运动医学学术会议经验,吸收并借鉴国际性学术会议精髓,邀请了128位国内外知名运动医学专家共同探讨当前运动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分享疑难病例诊疗经验。

  此次大会的会前课程是“第二届中美运动创伤影像诊断新进展学习班”,特别邀请国内外运动医学影像与超声诊断专家进行专题授课与操作演示,吸引了近300位临床医生现场聆听学习影像诊断新技术。整个大会学术氛围浓厚,与会学员学习热情高涨,均表示此次深圳之旅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多家医学媒体对会议进行全场跟踪摄像与报道。骨科在线也在会议现场独家专访了大会主席、亚太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学会(APKASS)候任主席、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及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陈世益教授。陈教授向骨科在线记者介绍了第12届IFOSMA的会议特点、幕后的筹备工作以及13thIFOSMA的会议计划。

  骨科在线:请您谈一下此次会议的特点。

  陈世益教授: IFOSMA已经成功走过了12个年头,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唯一通过ISAKOS认证的全球运动医学与关节镜高级课程,受到ISAKOS教育资源的支持,开始进入成熟时代。然而,每年IFOSMA大会,我们都不敢有一丝放松,都在寻求新的突破与改变,希望会议内容能紧跟快速发展的国际国内运动医学的变化,与国际趋势紧密接轨。我们把今年的会议形式做了调整,在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互动讨论时间,这是第一个特点。

  两天半的会议,大家针对各个专题展开讨论,先对当前焦点问题进行专家综述,再由3-5名特邀专家围绕具体病例展开讨论。为了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大会设定的讨论题目都是当前运动医学领域最受关注且具有争论性的话题,因为有些问题不争辩不明,越争辩越有利于促进发展。加之全球运动医学知识更新周期很快,需要及时把握潮流,对敏感问题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呈现,这种方式能鼓励更多医生参与其中。

  会议的第二个特点:是多学科综合授课。在4月27日下午举办的第二届中美运动创伤影像诊断新进展学习班中,医学影像科与超声影像科的专家受邀进行专题授课,300名学员中有影像学、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专职科研人员参与,所有医生都是自费来听这个课程,偌大阶梯教室几乎坐满了,说明临床需求很大。

  超声医学对运动损伤诊断具有很大优势:价格便宜、可现场测量、医生直观感强,能实时报告某个损伤是韧带断裂、软骨损伤还是肌肉损伤等等,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水平和诊断精准度,如何精准合理地选用检查方法,这正是骨科运动医学医生缺乏和需要的。

  今年是第二次举办这个学习班,其中的题目非常实用,很大一部分内容给我耳目一新,学到了很多新名词和新信息。我们以前看片子都是自己对着教科书或者同事之间交流经验学的,或者向老师请教,但很少由运动医学影像专科医生讲解与操作。这种多学科介入的课程模式非常实用,讲师一边授课一边做workshop 演示,便于学员理解消化,也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将于2016年6月9~12日举办的第13届IFOSMA暨2016 APKASS双年会,将6月9日的会前课程安排在澳门举办“第三届中美运动创伤影像诊断新进展学习班”,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超声医学专家进行实时操作,放很多台超声诊断机器,让运动外科医生实时操作,这在全球医学交流模式也是一个创新之举。

  本次会议的第三个特点是采用竞标方式获得会议承办权。尽管IFOSMA在国内外本领域已经非常有影响力,为了扩大骨科运动医学和关节镜知识在中国的深入普及,2013年开始第十届IFOSMA就尝试在杭州举行,不再固守上海。从2015年IFOSMA开始,会议承办权就开始采用竞标方式获取,今年IFOSMA移师到深圳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也是竞标结果,表明IFOSMA这个品牌已在中国有了良好知名度。2016年,第13届IFOSMA最终由港澳联手获得 举办权,到时与“2016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APKASS)双年会合体举办。

  由此,这个品牌从上海、杭州、深圳一路向南,移师港澳,开始迈向国际化舞台。作为2016年APKASS主席,我希望IFOSMA与APKASS会议为中国运动医学医生提供更宽广地展示自我、互动交流的国际平台,也更加符合IFOSMA的国际化办会宗旨。

  此次会议闭幕前,我们进行了IFOSMA会旗交接,这是我们会议的第四个特点,作为一种荣誉、责任与传承,仪式非常正式并动人。在2015年4月28日晚举行的IFOSMA会旗交接仪式上,香港骨科运动医学学会主席容树恒教授、香港中文大学KM Chan教授与澳门卫生署署长陈维菁教授代表下届会议承办方接过IFOSMA会旗,他们分别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都表示对明年的会议充满了期待。

  今年会议的第五个特点是建立了与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OSSM)的联系与合作,特邀2015年度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学会(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Society for Sports Medicine, AOSSM)旅行学者访问团来访。AOSSM是全美国最大的骨科运动医学医师学术组织,是全世界最早成立的专业骨科运动医学权威组织。旅行学者(Traveling fellow)交流活动是AOSSM学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传统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在全世界运动医学领域受到高度重视。本次旅行学者访问团由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学会的前主席Robert Stanton教授带领三位年资较高并卓有专长的学者们组成,他们进行了非常精彩的学术演讲。

  本次会议的第六大特点是今年的live surgery演示,大多数由国内医生自己录制,是历年最多。以前我们都是请国外大师来作live surgery,近年国内运动医学发展水平愈来愈高,从技术操作层面,已有部分医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会前,我们邀请国内专家做好自己的视频,视频在会议展示后,再由主席和点评专家加以评判,逐一将其手术的优、缺点列出。这种形式更贴近临床,更有利于提高手术技术和操作水平。

  骨科在线:在会议筹备时,您做了哪些工作来保证此次会议得以顺利而有序的召开?

  陈世益教授:此次会议筹备了很长时间,其中的学术内容均精心挑选,力争将最前沿、最新、最具争论的内容呈现给大家,让参会者可以乘兴而来,满载而归。会议邀请了128位中外专家担任讲师与主持,每一位专家我们都事先打电话沟通学术内容。本次会议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绝大部分专家都严格遵循演讲时间的限制,到点即结束演讲。

  青年人才是任何学科未来发展的基础,这次会议我们也着力于培养中青年医师,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

  骨科在线:由您领衔的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领衔的团队击败九个参选国际城市,最终赢得了2017ISAKOS双年会举办权。目前会前的筹备工作进行到什么阶段?在会议内容上您有何计划?

  陈世益教授:获得2017年ISAKOS双年会举办权确实非常不易,但给中国运动医学未来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机会,提供了国际化舞台。会议的筹备工作已经在有序进行中,我们成立了核心小组。在ISAKOS国际组织中,我已被提名担任执委、受命担任会员发展委员会主席,同时担任会议议程委员会委员。

  ISAKOS希望更多的中国会员加入,我们届时会与中华医学会、中国骨科、运动医学界紧密联系,让更多从事或对运动医学和关节镜外科有兴趣的医生加入到这个组织,开启自己的国际交流之旅,携手将中国关节镜运动医学事业推向更美好的明天。

  同时,我们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术方面的挖掘和分工,将中国最具特色并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题目推荐个ISAKOS程序委员会,比如四川华西李箭教授领衔的团队将着重于多韧带损伤方面的研究总结,301医院刘玉杰教授将进行关节镜在关节外创新应用的总结,我的研究团队将着眼于新一代人工韧带研发和类等长ACL重建技术的研究,北医三院的相关专家将侧重软骨损伤治疗的总结,我们希望在某些学术方面能形成强大的中国声音,有更多中国医生参与其中。

  骨科在线:请您谈一谈当前的中国运动医疗的现状。

  陈世益教授:在这次会议中,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分会前主席李国平教授回顾了中国运动医学发展历程。他用“六个基本”概括了中国运动医学的现状,即学科基本形成、技术基本形成、布局基本形成、规模基本形成、队伍基本形成,市场基本形成。我在此基础上再加一点,我认为当前中国运动医学发展还很不平衡,在上海、北京一线大都市运动医学已达到国际发展水平,东部沿海城市比如浙江等地,开展运动医学的群众基础也很好,这跟地域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

  在国际运动医学领域,中国专家的一些研究已走在世界前沿并引起国际关注,比如有关人工韧带的研究,有关交叉韧带的类等长重建或者类解剖重建的概念,它是基于模糊概念提出的一种慨念,已经受到国际学术届的关注。

  运动医学是一门快速成长、充满挑战、有巨大发展潜力、多学科交叉的临床专业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增多、以及中国近几年健康宣传教育与运动项目的大量开展,普通创伤减少,而运动损伤和老年退行性病变越来越多,给运动医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病例。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关注到这个领域,中国运动医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亚洲已发展得很好,部分运动医学中心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是在临床诊断与康复方面还有欠缺,这里有很多机会和发展空间。

  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国运动医学界在学术研究方面欠缺比较大,模仿的较多,原创的很少,国产的工业化产品更少;希望国家在制定“十三·五”计划时更加关注运动医学的基础发展与实用性,尤其在腱骨愈合、运动功能的恢复、软骨与肌腱病的研究方面制定更多利好政策。同时,希望对国外新技术的准入能够放宽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使新技术能尽早引进来临床应用,我国现在的审批制度导致最新医疗设备、产品与技术的临床应用比国外晚4-5年,这样会影响我们与国际的同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