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医学神圣性找回职业精神
2015-05-08 文章来源:健康报 我要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医疗纠纷的频发,以及医患关系的紧张,使得医疗环境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很多医生并不认同自己的职业是神圣高尚的。要想让医学之路走得长远,须重塑医学的神圣性。
伴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学逐渐物化。我国现有的医疗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医学的物化,使其神圣性逐渐丧失。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院维持运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医疗业务收入、药品收入和国家的财政补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我国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比重跟不上整体医疗改革的巨大需求。医院的运行成本和人力成本在不断加大,但国家的财政补贴增长缓慢,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医务人员只能靠提高医疗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来保障自己的收入。当医生的收入不足以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时候,医学的神圣性面临着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如何在现有医疗体制下重建医学神圣性?我认为,首先是在医学生的教育上重视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课时安排上,都应增大比例。医学教育的宗旨应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有学者将价值观的形成分为潜意识模仿、萌芽、发展、稳定四个阶段,因此还应在医生的后续教育阶段,持之以恒地进行医学职业精神的教育。一个医生,不论他医术有多高,若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的崇尚、对医学神圣性的认同,也是难以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尊重的。医生的直接服务对象是救人,所以医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其他职业者之间的差异,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在医疗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更有必要通过重建医学神圣性来提高医生的自我修养,使医生的职业精神重新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