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谊医院骨科费琦课题组首次报道术前3D设计辅助精准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新技术探索

2017-09-07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   作者:费 琦 点击量:1729 我要说

椎体成形术(pere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 OVCF)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国内外有关椎体成形术(PVP)的手术操作最常采用的是C型臂X线机引导辅助来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和方向,但是学习曲线长,且手术穿刺相关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严重者可以出现瘫痪甚至死亡。

近年来,各种基于影像的导航技术已经开始用于临床,创造出一个超越传统X线透视的新时代,各种计算机辅助电磁定位系统和光学定位系统的术中实时导航在脊柱手术中获得成功并应用于经皮椎弓根穿刺和PVP手术,但文献报道其仍然有2.7%~8.5%的失误率和0-7.42%的再手术率,而且这些导航设备的价格昂贵,不适合我国现在国情。因此探索一种简单、经济、"精准"的个体化辅助穿刺技术非常重要。

北京友谊医院骨科费琦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A Novel Approach fo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Based on Preoperative CT-based 3-Dimensional Model Design : Technical Note”于近日在医学期刊World Neurosurgery(SCI影响因子2.592)上发表。该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将术前基于患者CT扫描数据的3D设计同经皮椎体成形术相结合,减少了传统PVP可能出现的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供了一种精准化手术操作的新思路。

这种新技术以一例患者为例阐述了主要的技术流程。首先采集患者术前俯卧位病变椎体的薄扫CT图像(图1),并将其导入至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图2)。在MIMICS中进行PVP模拟操作,并利用贴在患者背部正中的三个不透X线的定位片测量出穿刺需要的关键参数,包括:双侧皮肤手术实际穿刺点、双侧进针方向(外展角/头倾角)以及进针深度(图3),而后在这些参数引导下利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精准PVP操作(图4-5)。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该例患者实际手术中只需要1次透视来确认皮肤穿刺点,手术时间(包括消毒铺巾和所有的透视时间)仅23分钟,术中放射剂量总计4.5mSv;术中透视显示骨水泥在骨折椎体中弥散良好,无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9分降至术后的2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由术前80分降至术后的57.8分,术后第二天即出院。

这种术前数字化3D模型设计辅助精准PVP的新技术有如下优势:

1)可以在术前全面观察骨折椎体的形态从而进行个体化手术设计;

2)术前即可获得理想的穿刺相关参数,有利于提高穿刺精准度,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术中射线暴露;

3)可减少手术时间,优化年轻医师对该手术的学习曲线。

该研究已获得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技术创新项目(“扬帆”计划,编号:XMLX201713)的资助,正在北京三家大型综合医院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这种新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