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5年内不允许恋爱、结婚、生子?医院回应

2017-09-26   文章来源:规培医师 规培君    点击量:1981 我要说

昨日一张截图在网上火热传开,详细内容如下:


四个不允许:

住院医师5年内不允许谈念爱;

不允许离开医院,病房随叫随到;

不允许回家住,腾出六病区,统一住宿;

不允许结婚、生子。

一看内容,网友立马炸开了锅,这还得了,本来住院医师就很艰苦了,还出来这种坑爹的规定。于是网友们有的问候院长父母的,有辱骂这家医院的人性缺失的,有的学员直接吓哭了......

给新员工灌输的“心灵鸡汤”

原来这张ppt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次培训课件,是在给新员工讲述该院院史,标题“抗战迁陕跨世纪 仁术丰碑满甲子”也是建院60周年提出的口号。而这“四个不允许”也正是反映了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献身医学的精神。这也是给新员工灌输的“心灵鸡汤”。

其实在那个年代国家对医学人才的渴望集医生对医学的敬业程度绝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想象。新中国成立后,和百废待兴的共和国一样,全国的医院以及卫生院屈指可数,那时的有志青年积极投入国家建设,那种积极献身的热情充满各行各业。在那种政治时代背景下,‘四个不允许’也就被提出来了,而那时的年轻医生一心扑在医学事业上,那种热爱程度,是心甘情愿,毫无怨言的。

不合时宜的思想教育适得其反

时代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也变了,发展的理念也需要改变。就像四个不允许一样,那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若是放到现在的话再去要求执行,换哪家医院,院长办公室不被攻陷才怪。

再来看看如今的年轻医生,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绝大多数也还在任劳任怨的为医院付出,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必经之路,而老一辈医生也总是用他们那一套来劝诫我们“我们都是那样过来的”。

请少说点义务职责 多谈些权利

其实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医生不缺信仰,当他们穿上白大褂宣誓的那一刻,救死扶伤就是他们的使命,就是他们的信仰,老一辈的精神我们也在传承与发扬,时代不一样了,老一辈的做法也不再完全适合,只是希望有的部门能有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出台和更人性化的培养理念执行,如果只是要求年轻医生一味的付出而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经济、安全、健康等等),那样只会寒了更多医生的心。

“四个不允许” 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要说到这“四个不允许”,那还得从建院初期谈起。

1956年9月8日,对一附院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日子。这一天,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面向社会正式开诊!

建院初期医院住院大楼

把一附院办成一个“本地区医疗技术、医疗作风和医疗制度上最好的教学医院”也是当时建院的初衷。

1959年,医院完成全国第三例、西北首例心脏直视手术

新医院的建立,尽管已开收治病人,但初创时的条件还很差,无论从基础建设、医疗设施、到人才队伍,都还显得弱小和稚嫩,基础建设还待进一步发展,医疗设施还待进一步配备,尤其医护人才的培养与积累,还需要时间。当时的陕西,大医院少,地方病还很严重,老百姓缺医少药,有了大病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尽快地使一附院崛起,发挥教学与医疗的特殊作用,快速培养人才,扩大医疗规模,解决群众疾苦,是医院的当务之急。

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就要尽快培养人才,发展壮大医疗队伍。但是人才如何培养?要建大医院了,需要的是专家教授和医护人员,要的是有文化、有觉悟的知识分子的团队。但是,人才培养不可能把每个人都送出去学习,一方面学习费用高,一方面病人多拉不开栓。怎么办?还是靠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丰衣足食、自给自足,一方面要靠引进,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培养,通过传帮带、一级带一级、老的带新的、水平高的带水平低的,施于压力,让每个人都有提高,让每个人都能自学成才!

不熟悉医院工作的人,对“住院总”这个名称会感到陌生,它是住院总医师的简称,一般由高年资住院医师来担任。时任院长兼党委书记的张铝重通过强化住院总医师培养制度加强实用性医疗人才的培养,实行了更为严苛的“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将整个一个病区腾出来,安排全院住院医生统一住宿,统一学习,集体轮值。

当时医院住院部大楼东侧

既然建院之初,将一附院定位为一所教学型的综合性医院,那么,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是一附院快速发展的目标之一,这是医疗所需,也是教学所需;是医疗所急,也是教学所急!人才培养是关键,医院的主体是医生,没有相当数量的专家学者教授撑起门面,如何打造西北地区医疗界的“航空母舰”?于是,全院60多名内外科住院医生全部搬进六病区,集中学习,集中培训,集中管理,实行半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于是就有了大家所看到的“四个不允许”。

为了培养医学人才,院长张铝重制定了“严苛”的制度,即所谓的“魔鬼章程”,虽不尽人情,但却有张力,有极强的驱动力,是战胜与逾越困难,到达一个生命高度的发动机。张铝重院长在他的任职期间,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医院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任何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很多制度到今天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医院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侯抗日教授是一附院自己培养出来的医学专家。准确地说,是“住院医生24小时负责制”的熔炉里炼就出来的。他对“魔鬼章程”有着自己的看法,甚至带有感情,因为他是“魔鬼章程”执行中的受益人之一。回忆当年的严格训练,他说“其实那时我们并不叫这些制度为‘魔鬼章程’,这是后来人们总结时加上的。正面理解魔鬼章程的含意,就是为了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它的做法就是严厉,紧逼,使之专心致志,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学员们学习起来不分心,不受任何干扰,从而创造一个非常浓郁的学习氛围。”

“当时住院医生们一个礼拜只能回一次家,星期六晚上6点放假,星期天晚上5点收假。张院长希望大家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要说那时的学习氛围,简直太浓了,工作完就是学习,一有时间就爬在那里学,学习时你追我赶,拼命看书,生害怕落在别人后面。每个人的书本上面画满了红道道、绿道道、蓝道道,字里行间填满了心得体会,书都快翻烂了。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基础知识及理论知识都是那时打下的。”

曾经在一附院当过院长的潘承恩教授说,张院长管人管得非常严格,但又很人性,他心中有大爱,这是他的人生境界,也是我们至今怀念他的重要原因。

潘承恩院长当年是住院医师里年龄最小的一个,看他机灵聪明,张铝重院长就让他每天早上在家属区吹起床号,为此,还专门把他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学习吹小号。这既锻炼了他,又督促他快速成长。那时的“住院医生24小时负责制”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他的号吹得嘹亮、激越、悠长,响彻西安城南半边天,成为全院职工每天工作学习的号角。岁月悠悠,当年淬炼出来的医学人才,后来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30年以后,这位吹起床号的小号手成了一附院的掌门人。

实际上,所谓的“魔鬼章程”其实是人才兴院的一个总体思路,是一种人才管理的措施,现在我们叫人才兴院,那时不是这个叫法,但却是这个意思。医院要办好,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为培养人才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虽然严了一些,但培养出来的人才,各个都能行,都是能叫得响的,这说明人才建院道路的方向是对的。“魔鬼章程”培育了一大批医务工作者,涌现出一大批专家与教授。这里面有爱、有恨,有不理解,但是无论怎样,当它成为一段历史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它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时代的精神!一种用金钱买不来、用物质难以代替的伟大精神!


今天,我们再次回顾那段创业初期的历史,这种精心创业,艰苦奋斗的集体精神散发出的光团,照耀着一附院,影响着一附院一代代的医务工作者,探寻发展与前进的道路,一步步走向前去,走向辉煌!

来源:规培医师 作者:规培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