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开新域,德仰高峰!谨以此文缅怀曲绵域教授

2018-03-14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点击量:1648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杏林七十载,一脉青山开运动医学先驱;

参政四纪春,万古景行展传道授业赤诚。


著名医学家、教育家、原北京医学院院长、原北京医科大学校长、中国运动医学奠基人、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创始人曲绵域同志于2018年3月5日21时2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曲绵域教授1925年4月生于山东牟平,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分配至北大医院骨科工作。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曲绵域教授率领手术队奔赴东北救治伤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出贡献。


1949年,做实习大夫时的曲绵域教授(前排中)

右二为抗美援朝期间曲绵域教授与战友合影

1955年自苏联学习回国,建立了北京医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为我国运动医学日后的发展播下了星星之火。1959年1月,经卫生部批准,在新建的北医三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曲绵域任所长。

1959年1月中国第一个运动医学研究所在北京医学院宣告成立

十年动乱期间,研究所被迫关闭。曲绵域教授带领学生到京西木城涧煤矿区进行生产实习,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自己动手在蜡版上刻字绘图,油印《运动创伤检查》教材。周恩来总理在得知研究所被关闭后,指示“运动医学不能取消,只能加强不能减弱,要在运动实践中发挥作用”。1970年10月,运动医学研究所得以恢复,并由曲绵域教授继续担任所长。

研究所老专家们

经过近60年的发展,这个成立之初只有10张床位的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包含4个病区、101张床位,设有运动创伤、运动营养、医务监督和运动康复4个专业,集医疗、教学、科研及下队为运动员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医学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运动医学关节伤病重点实验室、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也是北京大学“211工程”和“985计划”重点建设单位。研究所现年门诊量达15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达7200余例,居全国首位。

1994年,运动医学成为北医大211工程的重点学科

——中国体育辉煌成就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史——

曲绵域教授一生非常重视运动医学医生下队为运动队的运动员们服务,他总是说“运动医学要发展,关键在于下队,只有下队,运动医学才有生命力。”经过长期实践,曲教授在运动创伤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对此,曲绵域教授说:“我们运动医学医生的成功是运动员拼出来的,是他们用血肉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实例,如果没有运动员的支持和配合,我们无经验可拿,也没有他们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可用,我们是‘拿来主义者’,运动员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曲教授在耄耋之年仍坚持下队,正是这种精神和一流的业务水平赢得了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国家体委各级领导和运动员们的称赞。陈镜开、李宁、郎平、李玲蔚、邓亚萍、姚明、李小双、郭晶晶、赵宏博……一大批优秀运动员经过曲教授的精心诊治,迅速康复,重返赛场,再夺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光。正如排球运动员郎平所说:“我们扣下的每一个球都有医生们一份功劳”。2004年,曲绵域教授荣获了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备战雅典奥运“个人特殊贡献奖”,2008年被聘为“北京奥运会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



下对是研究所的工作任务之一

曲绵域教授在运动医学这一殿堂里耕耘半个世纪,敬业廉洁,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始终坚持认为运动医学不仅仅是为运动员服务,也是面向广大人民。运动医学的目标应该是“预防运动损伤,帮助患者解决运动带来的伤病并恢复生活质量,同时能防治因缺乏运动带来的其它疾病”。在对外门诊及查房期间,他一直坚持仔细为患者检查,耐心讲解其患病原因、治疗方案、预防手段、锻炼方式,并逐一画示意图讲解,使患者一目了然。有时候为解决一个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他会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分析研究病情,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止,接受他诊治的患者都心存感激和敬佩。

为患者细心体查、耐心讲解

曲绵域教授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955年开办全国第一届运动医学高级师资进修班,几十年来多次组织全国运动医学学习班,亲自拟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讲义,并亲自授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运动医学人才。在临床工作中,每次主持查房前,曲教授总是先巡视病房,了解每位病人的情况,然后查阅文献,准备讨论问题、手术方案以及各种注意事项;在查房过程中,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不仅讲解、示范检查手法,而且启发大家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新到岗的住院医师,曲教授总是不厌其烦为他们修改病历,手把手地教他们各种操作、检查方法。通过言传身教,一批又一批进修医师、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迅速成长,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曲教授培养了大批学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中国与国际运动医学领域的中坚和骨干力量,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耐心查房、详细讲授

学术交流

在担任北京医学院院长、北京医科大学校长的八年期间,曲绵域教授十分重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均亲自过问,制定医学教学计划和德育教育计划,使北京医科大学的教学、医疗、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有了快速发展,为祖国的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在运动伤病相关研究方面,曲教授及时总结教练员、运动员和队医们的实践经验,系统研究了运动创伤的发病机制和防治规律。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通过分析大量门诊病例及下运动队进行不同项目的调研,曲教授提出运动创伤的防治重点应放在运动技术伤,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关节软骨损伤、肌腱韧带止点损伤等。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他先后提出了运动员关节软骨损伤机制及修复再生理论,并把这一理论贯彻到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与康复医疗实践中。

20世纪80年代,曲绵域教授开始进行有关运动创伤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及缺乏运动所致的结缔组织伤病防治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曲教授在软骨修复再生、移植、免疫、细胞分化与反分化以及细胞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性异位化骨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面等均有新发现,在肌腱止点分型及末端病防治研究中也有创新性成果。发表“关节软骨磨损的实验研究”、“关节软骨修复与再生的实验研究”、“机械因素在损伤关节软骨修复中的作用研究”、“关节软骨损伤的病理生理与其康复原则的研究”等论文近90篇。


曲绵域教授一生致力于运动医学事业在中国及亚洲地区的普及与发展。曾获北京科技群英会奖(1961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的“运动医学贡献奖”(1989年)、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荣誉会员金质奖”(1989年)、亚洲运动医学会奠基主席奖(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首届“名医奖”(1992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先进工作者奖(1995年)、中国运动医学会“杰出运动医学名人”称号(1996年)、“法赫德亲王亚洲运动医学奖”(1999年)、“全国百名优秀医生”(199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2000年)。

由于在运动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曲绵域教授1987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获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及三等奖6 项。主编《实用运动医学》(一到四版)、《运动创伤检查法》、《黄家驷外科学》(运动创伤一章)、《肩关节外科学》、《医学百科全书运动医学分册》等10 余部专著。其中《实用运动医学》为全国运动医学经典教科书。2006年12月,曲绵域教授荣获北大首届“蔡元培奖”,这是北京大学教师的最高荣誉,以表彰获奖教师在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曲绵域教授荣获北大首届“蔡元培奖”

在诸多荣誉面前,曲绵域教授始终虚怀若谷。他认为,能为中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不是他个人的成就,而是运动医学研究所几代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奖金捐赠出来,设立了专门的运动医学奖学金,激励年轻一代努力学习运动医学知识,为运动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曲绵域教授从医六十余载,从翩翩少年成为银发老人,他开创了中国运动医学事业,见证了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并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医学事业的壮大奉献了自己所有的光和热。

无论是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创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还是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护理、下队为运动员服务,方方面面都倾注着曲绵域教授的心血。他的一生是守望运动医学事业,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一生。

曲绵域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我国运动医学事业努力奋斗的精神品格将永远留存,并激励后来者为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不懈努力。曲绵域教授为中国运动医学事业所作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