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胜: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官的9个月

2019-07-24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3457   我要说

当你一下飞机就被重机枪、坦克和荷枪实弹的士兵居高临下地包围,是不是想马上调头就走?

普通人或许可以,而军人不行,尤其是肩负维护世界和平的军人,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从2003年至2016年,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绥德鲁地区持续开展了13年维和行动,中国派出18批工程兵和医疗分队,参与联合国在绥德鲁的维和行动,为利比里亚战后重建和维持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让我们跟随中国第4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医疗分队队长孙天胜大校的回忆,一窥中国军医在当地工作的情况。

1

战乱中的利比里亚人

位于西非的利比里亚森林覆盖面积超过80%,这个郁郁葱葱的国度却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一个战乱频发之地。

2006年4月的一天,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现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孙天胜副院长率领43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队队员,历经18个小时,从春暖花开的北京经乌鲁木齐、巴黎飞抵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

一下飞机,四周的环境就把队员们的神经系统瞬间切换到战时状态。

在眼前这个美国航天飞机的备降机场,与硕大宽阔的跑道相伴的航站楼却是一个两层的烂尾楼,二层是架着重机枪的碉堡,一层只是个破败的门洞。

出了这道破门,医疗队就被四辆坦克包围,坦克上坐着一帮黑人士兵。刚落地的队员们尚不知这些士兵是尼日利亚友军,恍如身陷敌营。

航站楼外一道5米长的高墙把广场分隔为二,高度紧张的队员们绕过这道墙,取上卸在另一个广场的行李,当天就乘坐联合国的一架固定翼小飞机到达任务执行地绥德鲁。

一个月后,这架固定翼飞机就在绥德鲁出事了。它在土跑道上滑行时机轮掉落,虽然飞机没有散架,但还是有几人受伤被送到中国医疗队治疗。

在这件让孙天胜大校后怕的事发生之后,每个月都不断发生的数件危急大事,让他们执行任务的这9个月过得都很充实。

2

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利比里亚部署图

孙天胜大校此次率领的医疗队,是中国第4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医疗分队,也是北京军区派出的首批医疗队,他们为驻扎在当地的58个联合国成员国的4000多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保健,同时为当地民众实施人道主义救治。

联合国为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提供医疗保障的体系主要有四级。一级是设在营连级的卫生所;二级以上是医院,其中二级医院分布在利比里亚的四大战区;三级医院是联合国维和部队设在利比里亚任务区的总医院,位于首都蒙罗维亚;四级医院设在加纳。除此之外,原则上还有一个设在德国的五级医院,但是几乎涉及不到。

在利比里亚,每个二级医院负责一个战区的医疗保障任务,中国医疗队被配属到四战区的绥德鲁,该战区任务范围最大,交通状况最差,部署的维和兵力主要来自埃塞俄比亚。

中国医疗队的工作生活环境

孙天胜大校率领的中国医疗队由医生、护士、药师、医技人员、司机、厨师和警卫等成员组成。其中,医生有9名,护士8名,医生分为内科组和外科组,外科有普外科、骨科、烧伤整形科、胸外科等专业的医生,但是没有脑外科医生。医院配备有超声机、X线机和其它一些检验设备,也设有手术室和病房。

作为利比里亚第三大城市,绥德鲁约3万多人口,2006年时当地只有一名医生。中国医疗队的到来,在保障驻地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工作人员医疗需求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就医状况。

3

一名自杀的埃塞俄比亚军官被送到中国医疗队救治并转院

到达绥德鲁没多久,孙天胜大校就遇到第一件大事:一名埃塞俄比亚医疗官因抑郁自杀未遂被送来救治。这名军官拿手枪向自己的心脏射击,正好打偏了一点,没打到心脏,造成胸腹联合伤。

这名军官伤势很重,他的伤情牵动着驻扎在当地的全体埃塞俄比亚军人的心。在医疗队抢救他期间,整个医院被埃塞俄比亚兵围了起来,如此大的阵势给医疗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医疗队依照联合国标准流程(SOP)给他做了闭式引流,当晚急转送往三级医院治疗。

按照联合国的要求,二级医院须有完成每日4台手术的能力。而且SOP严格规定,病人在二级医院的住院天数不能超过7天,超过7天就要转运到三级医院接受治疗。二级医院对胸外科的治疗仅限于做闭式引流,不能为其取子弹和止血,在保证病人生存的条件下转送至联合国三级医院治疗。

利比里亚的道路泥泞难行

当时的利比里亚,由于道路泥泞,往往200公里的路开车可能都得走24个小时,所以直升飞机就是联合国维和人员往来首都的“班车”。但这个“班车”不是随意呼叫就能“发车”,需要提出申请。

申请转运病人,联合国有两个途径。一是平转,由二级医院的院长写转诊单提交给联合国航管部门,航管部门将其列入飞行计划,再派直升飞机将病人转运至首都蒙罗维亚。

另一种是急转。急转是在病人生命和肢体危急的情况下,医生不用通过院长,可以直接给联合国飞行中队打电话提出申请,报告有危重病人需要转院,飞行中队会派直升机过来,在医生和护士的陪同下把病人接走。

幸运的是,这名军官受伤当天晚上就被送到三级医院救活了,后来他又被转到四级医院继续治疗。

4

非洲艾滋病盛行,中国医疗队保障的埃塞俄比亚士兵中就有很多艾滋病人。艾滋病人易感染卡波氏菌和结核菌,从而引发卡波氏肺炎和肺结核,很容易导致呼吸衰竭和咳血。特别是卡波氏肺炎,病程发展快,结果比较凶险,只要病人出现呼吸衰竭,医疗队就得申请急转。

中国医疗队每个月都要急转一名危重病人

孙天胜大校率领的医疗分队,9个月急转了8名病人。其中,除了那名自杀的军官,另7名均为感染了卡波氏肺炎而引发呼吸衰竭的艾滋病病人。遗憾的是,最终只有这名幸运的自杀者存活,7名艾滋病人全部死亡。

这每个月都有的急转对联合国和医疗队而言都是非常大的事件,联合国要为此支付一笔巨大的费用,医疗队得全员行动起来,还要派医护人员随行。在嘈杂颠簸的直升机上,医护人员为病人量血压、测心率,观察生命体征都非易事。

中国医疗队在为病人手术和治疗

卡波氏肺炎可以急转,但是艾滋病人得了阑尾炎就不能转院,需要在二级医院手术治疗。当医疗队遇到第一例艾滋病人的阑尾炎手术时,大家都很紧张。

“虽然我也很紧张,但是我给我们现在的肝胆外科主任说:‘手术你们俩做,我也上台给你们坐镇。’”

当晚11点,这例手术做完后,整个医院宿舍区依然灯火通明,大家并没有按规定10点熄灯,都在等着手术结束。团队的团结协为他们应对一个个突发事件提供了保证。

术后不到7天,这例艾滋病阑尾炎患者走着出院了。后来,由于每天都跟艾滋病人打交道,大家也都习以为常,神经也不再绷得那么紧了。

5

在任务快要结束即将回国前夕,还有一件事给孙天胜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时,中国医疗队已在当地赫赫有名,很多当地老百姓为了看病会在路上截二级医院院长孙天胜的车,以求得到中国医生的治疗。因为这所医院设于四战区司令部院内,有重兵把守,他们无法随意进入。

有一天,在绥德鲁当地医院惟一的医生回国休假时,遇到一名难产大出血的产妇他们处理不了,这家医院的人清晨6点就通过联合国民事长官来找孙天胜,希望中国医疗队帮这名已经胎死腹中的产妇把胎儿弄出来,救她一命。

民事长官说,在绥德鲁100公里外的地方有个妇产科医生,但是去那里得十五六个小时,这名产妇熬不了那么长时间。既然如此,尽管没有妇产科医生和护士,医疗队还是接收了这名产妇。

结果超声检查发现孩子还活着,这怎么办?为此,孙天胜召集全体医生开会讨论,肝胆科主任主动请缨:“院长,要让我做,我感觉差不多。我再回去看看书,剖腹产虽然我没做过,但是我感觉能行。”

肝胆科主任的表态给了孙天胜信心。他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你来做剖腹产手术,出了事我担着,有成绩是你的。”于是,医生分组行动起来,有人去查书,有人跟国内的妇产科主任联系,有人照顾病人。

由于产妇失血严重,血色素只有4克多,急需输血,但是医疗队没有血库,检验科主任就采集产妇家属的血做检验,给她输了几百毫升血。经过一天的救治,母子平安。

中国医疗队让这位难产的高危产妇母子平安

这件事情很快在绥德鲁传开,当地人说:“中国医院太牛了,中国医生太厉害了,把本来死的孩子给弄活了。”整个城市为此敲锣打鼓地庆祝游行,虽然“胎死腹中”是当地医院的误诊,妇产也没做剖腹产,但是医疗队已经做好了手术的准备。母子平安的结局,让中国医疗队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利比里亚总统致信感谢中国医疗队成功救治这名难产的高危产妇

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致函鼓励医疗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

为此,利比里亚刚刚就任的民选总统专门给孙天胜写了感谢信,感谢中国医疗队为利比里亚人民健康所做的贡献。

中国医疗队为当地群众医治枪伤

中国医疗队去部落义诊

中国医疗队为当地政府新招募的警察体检

在贫瘠动乱的利比里亚,一个个环境和医疗险情的排除,一桩桩前所未有的难题的解决,一次次为当地部落群众义诊,都为中国维和部队和医疗队增添了荣誉,也给包括孙天胜在内的所有维和人员留下成长过程中的美好回忆。

6

联合国维和部队二级医院院长的职位为营级,所以孙天胜在利比里亚佩戴联合国中校军衔,其实在国内他是大校军衔,与绥德鲁第四战区司令的军衔同级。

孙天胜大校在工作中与联合国维和军官结下深厚友谊

在与战区各级长官的沟通来往中,埃塞俄比亚人逐渐认识到这位中国医疗官的友善和能力。绥德鲁战区司令不仅与孙天胜成为朋友,还评价他是中国军人的典范,埃塞俄比亚的军官也勤着去医院向孙天胜学习管理之道。

尽管文化不同,但是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的。在埃塞俄比亚新年时,医疗队给同样身处异国险境的所有埃塞俄比亚病人送上亲手制作卡片,向他们表达最真诚的祝福。

中国医疗队与外军交流

在中国建军节、国庆节和中秋节时,医疗队也会邀请联合国官员一同庆祝。双方彼此信任和理解的增加,为战区医疗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提供了很多便利。

联合国媒体对中国医疗队的报道

2006年12月,北京军区结束了首批利比里亚维和任务,由孙天胜带队的医疗分队共接诊患者1万多人次,治愈接诊的全部326例疟疾病人,实施手术700多台次,70%的手术病人都是HIV阳性携带者,确保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圆满完成任务。孙天胜个人荣获“联合国一级和平荣誉勋章”,并荣立二等功。

中国维和医疗队授勋仪式

有国富民强的国家做后盾,这些年代表中国去国外执行任务的维和官兵感到很自豪。回来后,队员们对和平环境更为珍惜,对生活的满足感也大为提高。

人物简介

孙天胜

孙天胜,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主任、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技术三级,中央保健委会诊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脊柱学组主任委员、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79篇,其中SCI文章65篇。主编及参编专著17部,发表两部循证临床诊疗指南、三个专家共识。

先后获得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