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真功,和衷共济——苗军教授带领团队改革创新造福病患

2020-12-28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4996 我要说

2015年,41岁的苗军教授挂帅天津市天津医院脊柱外科二病区,抱着为患者解决病痛的初衷,他带领团队夯实基本功,勤学新技术,在脊柱外科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得到了患者和业界的认可。

日前,苗军教授在接受骨科在线专访时介绍了科室改革举措给团队带来的活力和成效。采访前,温文尔雅、气度谦和的他略显疲惫,原来是连续两天凌晨一两点结束手术后在办公室合衣而卧受凉所致。采访进行中,不知不觉他的精气神已恢复到饱满的工作状态。


苗军教授接受骨科在线专访

不能因风险而将患者拒之门外

很多人受父母的影响,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爱好相去甚远。当年对计算机感兴趣的苗军也不例外,原本想做程序员的他,听从同为医务工作者的父母意愿学了临床医学,从而开始了他的骨科生涯。

尽管他性格温和,不过一旦做了决定,骨子里坚韧刚毅的一面就充分展示出来,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把每件事尽力做到最好,而且还能让沉寂的爱好发光。

大学毕业在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那一年,苗军发挥自己的计算机长项,为医院编写了一个病例管理程序,实现了病例随访电子化,方便随时调阅查找。

1999年,苗军考入天津医科大学师从金鸿宾教授攻读硕士。3年后,他又考上解放军总医院王继芳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进行关节外科和骨肿瘤相关的研究。2004年博士毕业后,他进入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在夏群主任带领下从事脊柱外科工作。

https://v.qq.com/x/page/e32169rhfip.html

苗军教授谈医患沟通心得

前几年频发的医闹,让人对医疗环境产生不安,但苗军教授对从医未曾有过动摇。他认为,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现在的患者素质也越来越高,通常医生只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把病情讲透彻,病人都能理解医生。

“医生学医这么多年,掌握了很多专业知识,拥有良好的手术技术,应该尽力为病人解决病痛,不能因为病人高龄或有并发症等风险而将其拒之门外。”苗军教授说,病人求医的目的是来找医生解决问题的,医生尽力救治患者责无旁贷。

曾经,有位87岁的老人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一侧神经,卧床2个多月,但是辗转5家医院都被拒收,痛苦不堪的老人于是割腕割颈以求解脱。当家人推着手腕上还裹着纱布的老者来到天津医院时,门诊大夫也迟疑了,询问主任苗军是否收治。

“收,当然要收!”苗军教授说,病人如果不是痛苦无奈,怎么会选择自寻短见?后来经过手术治疗,老人恢复得很好,全家人对苗军教授团队充满感激。


苗军教授带领年轻医生查房

以脊柱肿瘤为学科发展突破点

一名外科医生的手术做得再好,也只代表个人能力的高低,要想提升团队影响力,就得全面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准。2015年苗军教授接任脊柱外科二病区主任后,他开始思考带动学科发展的突破点。

此时,马信龙院长与他这位新任学科带头人谈话时也提出:“一家医院能否发展起来,要看院长的指引;一个科室能否发展好,在于科主任的引导。”让脊柱外科获得全方位发展,这既是院领导的期许,也是临床的迫切需求。在这一点上,院、科两级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脊柱外科领域,脊柱肿瘤是个难度更高的专业,国内擅长做脊柱肿瘤的医生也是凤毛麟角。因为脊柱截骨时可能触及神经引发功能障碍,周围的大血管出血还会导致患者死亡,这就要求医生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

首先,医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解剖知识要熟稔于心,打椎弓根钉、截骨、器械应用等临床基本功要熟练掌握;其次要求医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强大,术中遇到突发状况要镇定而不能手忙脚乱;另外也是对医生意志品质的修炼,要把肿瘤切干净,需要非常细致地去剥离肿瘤界面。

通常,一台复杂的脊柱肿瘤手术通常需要七八个小时甚至通宵,医生全神贯注完成一台手术的疲劳感远远大于同时段完成其他三四台手术,这种脑力和体力的消耗需要医生有一定道德和理想的追求,才有毅力坚持下来。

https://v.qq.com/x/page/p32166xk8ht.html

苗军教授的科室发展之道

尽管有人觉得这个高精尖领域有些高不可及,但是苗军教授希望科室能通过掌握脊柱肿瘤的技术,带动脊柱外科其他专业共同发展,正如我国航天技术的腾飞带动起其他相关技术的进步一样。

因为沿着脊柱肿瘤这个方向,脊柱截骨作为脊柱肿瘤手术的一部分,也能顺势发展起来。而常见的脊柱退变相对而言就简单了许多,因而他将脊柱肿瘤作为学科发展的突破口。

以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为基本术式

对脊柱肿瘤而言,全脊椎整块切除是能把肿瘤切除得比较干净的一种术式,它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复发几率,也能延长复发时间。同时,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又是脊柱外科最常用的一项技术,它能展示术者的综合能力。因此,苗军教授将其作为科室的基本术式逐步开展起来。

他们先从相对简单的胸椎开始做全脊椎整块切除,并将此作为这一术式的基本功;然后涉足血管神经更为复杂的腰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第三步才做手术难度更高的颈椎。经验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他们从单个椎体的肿瘤切除,逐步做到三个椎体,现在已能做更为高精尖的寰枢椎肿瘤切除。

随着手术难度的提高,他们将显微镜引入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不久前,他们在显微镜下完成一例高难度的寰枢椎侧块肿瘤切除手术,这个部位不但有椎动脉,延髓的位置也很高,在显微镜下将椎动脉和神经分离开,切除显露出来的侧块肿瘤后,能看到食管的咽后壁。如此危象重重的手术,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苗军教授团队在手术中

由于肿瘤的性状各有不同,肿瘤切除手术不能完全按照程序化进行,需要医生为每位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方案,肿瘤切除后重建椎体稳定更是提出了个性化的需求。近年来兴起的3D打印技术,就能通过定制个性化的假体来重建脊柱稳定。

精细化、个性化的全脊椎整块切除与椎体重建术给病人带来的益处是重获的健康和生命。曾有位乳腺癌术后15年患者出现骨转移,进而发生截瘫,很多医生认为再手术风险过大,劝她放弃治疗。苗军教授接诊后认为她还有治疗的机会,于是为其做了全脊椎整块切除和椎体重建术。

术后2个月这名患者完全恢复,半年就开始游泳,如今已安然度过术后3年时光。去年她到泰国旅游回来,将一个刻有“苗军”名字的钥匙链送给救命恩人,钥匙链一直挂在苗军教授办公室。


苗军教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当然,新技术的推广不是每个医生一上手就能驾轻就熟,需要不断的培养和训练。只有经过长期知识的积累、手术的训练、心理的磨练,才能做脊柱肿瘤方向的手术。

“肿瘤外科不是师傅教给你拳法,2天就能学会。不经历5到10年的刻苦学习,难以成为一名称职的脊柱肿瘤医生。”苗军教授说,武侠小说中人们学功夫,可能得先担水3年、劈柴3年、扫地3年,最后只用1年就学成了高深武功。

开展脊柱肿瘤手术需要的外科技术比较全面,对外科医生整体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经年累月去积累扎实的打椎弓根钉、切开显露、神经剥离、止血,开胸开腹前路手术时神经、血管的游离等基本功;除此之外,心理素质的锻炼也需要5到10年的过程,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支撑,才能把一台复杂手术坚持下来。

因此,苗军教授将脊柱肿瘤手术作为突破点,经过几年发展后,再开展复杂的脊柱畸形矫正、脊柱结核和常规的脊柱退变等方面的治疗就更加得心应手。目前,他的团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复杂脊柱侧凸、后凸畸形、“折叠人”等矫形手术,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以锐意改革调动年轻人创造力

人的一生当中,总有一个记忆力、理解力和体力最好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一个人创造力最好的“黄金时期”,或者说是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这种黄金时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有文献报道,在1249名杰出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被发现时,科学家取得成果的平均年龄为38.7岁。在1977年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医学专业平均年龄是39.5岁,物理学者是35.3岁,化学学者为41.7岁。

医生摘取诺贝尔奖不易,但是有机会成为大专家,而所有大专家都是从小医生踏踏实实成长起来的。苗军教授的体会是,医生最有活力、最优创造力、思想最活跃、工作劲头最足的年龄段就在35~45岁之间,过了50岁之后就很容易进入墨守成规的状态。

很多医院的科室是由一个科室主任、两三名带组医生和组里的一级医生组成。带组医生通常没有淘汰机制,不到带组医生退休,下面的一级医生很难获得上升空间,往往就错过了成长的宝贵时期。而且一些带组医生往往不愿意开展新技术,因为新技术意味着风险和麻烦,他们更愿意四平八稳地迎来退休。


苗军教授带领年轻医生看望术后患者


苗军教授带领尼泊尔留学生参加COA大会

41岁的苗军接任科主任时,科室成员大部分都是有博士学位的35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了给年轻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他着手科室改革,有意提拔四五名35~45岁副主任医师为带组医生,将北京、上海等大医院的著名骨科作为目标奋起直追,为科室创造生机。这些年轻的带组医生都有国外学习的经历,也都有工作热情,他们给年长的带组医生带来压力,进而形成前行的动力。

苗军的改革势必打破医院的干部体制。为了寻求院领导的支持,苗军在院领导来科室查房汇报工作时,特意讲了这则人才创造力最佳年龄段的文献报道,他希望打破过去的用人僵局,发挥年轻人的活力。这一改革措施得到医院的支持,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即,苗军根据年轻医生的爱好和特长给他们划分了脊柱肿瘤、脊柱畸形、脊柱微创、颈椎等不同的方向,在处理占临床病例八成的常规病例之外,每人可以侧重于自己的方向总结病例、开展科研、撰写论文,精力相对专注。

在每周四的科室晨读会上,每个专业的医生会给全科医生分享自己专业领域的最新文献,让彼此更高效地了解整个脊柱外科的学术进展和技术进步情况。

经过改革,脊柱外科二病区成为天津医院活力最强的科室之一,目前该科的9名医生分属7个专业组,他们带领科室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不同的方向继续前进。

以团结协作带领团队携手共进


苗军教授团队医护成员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高手云集的医院里,团队的团结尤为重要。天津医院脊柱外科二病区的9名医生中8人有博士学位,他们多处于30-40岁的黄金时期,技术上都比较全面,工作中精诚团结。

作为科主任,苗军提醒大家要把个人的成长与平台的发展关联起来。他指出,对于医生来说,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平台的影响更为重要。一个医生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依托一个良好的平台,否则很难发展起来。一旦脱离这个平台,个人能力再强,其发展势头也会减弱。

因为平台与医生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医生为医院做贡献,医院养育着所有员工。因此,医院委派的任务大家应乐于接受,医生不能只从平台获取福利,也要为平台做奉献。在他的影响下,科室成员都愿意相互分担责任。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医院正常的工作节奏,天津医院脊柱外科的医生也派驻门诊做预检工作,还有人前往甘肃支援抗疫,全科上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繁琐又不起眼的工作。这种团结协作和相互补台,使临床工作顺畅开展,也避免了一些临床问题的出现。

平时,天津医院经常要去有协作关系的专科医院会诊,来回三个小时,会诊费很低,很多医生不愿去。倘若如此,天津医院今后也无法邀请对方会诊,这势必影响医院间的交流,因此只要涉及到脊柱专业的会诊,苗军教授团队都冲在前面。

而他本人只要有空都会积极主动参与会诊。前段时间,有名在安哥拉劳务输出的工人受伤瘫痪,由于疫情影响,伤后2个月才辗转回到国内,一回国就高烧39度,在很多人避之不及的时候,苗军教授主动要求去隔离处看望这名病人。


苗军教授赴甘肃省宕昌县中医院义诊

这样的事例经常发生,科室的凝聚力一天天增强,临床技术不断提高,团队已经能拿下复杂的脊柱肿瘤、脊柱畸形手术,对于时下热门的脊柱微创技术也没有掉队。短短5年内,苗军教授团队在脊柱各专业全方位开枝散叶,并取得较高的临床成就。

另外,苗军教授还承担着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目前正带领年轻医生开展脊柱肿瘤和脊柱畸形方向的临床科研工作,比如3D打印技术在脊柱肿瘤和脊柱畸形方面的应用、脊柱畸形3D打印支具保守治疗生物力学研究等,期待这些研究早日获取成果。

寄语年轻人

现在的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对年轻医生多少有些影响,年轻医生希望尽早学会手术技术去做手术。苗军教授提醒年轻人,为了长远的发展,做医生应读到博士,平时要耐得住寂寞,认真阅读《解剖学》等医学基础书籍,打好过硬的基本功,练就基础的手术技术,细致管理病人,训练细致入微、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这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人物简介


苗军

苗军,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天津医院脊柱外科二病区行政主任。

天津市第十一、十二届青联委员,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天津市津门英才。

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脊柱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脊柱侧凸研究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多发性骨髓瘤外科学组委员等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