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基础丨腰椎的X线表现及病变演示

2024-02-25    点击量:707 我要说

一、成人期正常表现

1 成人腰椎正、侧、斜位片

1. 上关节突;2. 下关节突;3. 椎弓根;4. 横突;5. 椎体;6. 椎弓板;7. 椎间隙;8. 棘突;9. 椎间孔;10. 椎体上终板;11. 椎体下终板;12. 椎突间关节;13. 椎弓峡部;14. 对侧上关节突;15. 对侧横突;16. 对侧下关节突

正位片上,5节腰椎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上下缘平直,两侧缘略凹。腰4位于髂骨嵴水平,腰5由于生理性前凸而显示较扁,且多数边界不清楚。椎弓根投影呈卵圆形,重叠于椎体影两侧。椎弓板可清楚地显示,其与关节突投影呈典型的蝴蝶状并围成椎弓板间窗,棘突影位于间窗下方中央,与椎间隙重叠。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曲面状,上关节突关节面为凹面,朝向后内侧,下关节突关节面为凸面,朝向前外侧,由于有一定的倾斜度,椎小关节间隙表现为位于关节突垂直线间的不连续透亮影,将椎弓根垂直分为两半。横突位于椎体中部外两侧,腰1横突短小,腰3横突最细长,腰4横突上翘,腰5横突较膨大,略呈球形。腰椎旁可见腰大肌呈三角形的投影,外缘锐利清晰,上端与胸12椎体相连。

侧位片上,腰椎弧度前突,椎体呈方形,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腰1轻度楔形变,腰5前缘通常高于后缘。上、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间隙显示欠清。棘突宽而短,呈板状伸向后下方。腰51椎间隙,通常比其他者为窄,其余腰椎间隙的宽度皆近乎相等,或腰34椎间隙略宽一些。

45°斜位片显示腰椎的椎突关节、椎弓根及椎弓峡部较好,椎间孔通常不能清楚显示。椎弓根及关节突等结构的投影似“Scotty狗”,“狗”的各部结构分别与腰椎结构相对应:

“嘴和鼻”——横突,“眼睛”——椎弓根,“耳朵”——上关节突,“颈部”——椎弓峡部,“前腿”——下关节突,“躯干”——椎弓板和棘突,“后腿”——对侧下关节突,“尾巴”——对侧上关节突。

二、生长期正常表现

与胸椎一样,腰椎体出生时呈卵圆形,渐发育成方形。婴儿腰椎侧位片可见典型未融合的椎弓-椎体软骨联合,呈纵向透亮线贯穿于腰椎后部。腰椎体前后缘通常扁平或轻度内凹,骨质有时不连续或呈漏斗样凹陷,为椎基底静脉入口,裂痕也可位于椎体轮廓内。约8岁时,椎体软骨边缘骨嵴常呈骨刺样向前突起。棘突的骨化中心在侧位片上过度曝光时有可能显示,呈新月形。

2 生长期胸椎正侧位

1. 椎弓根;2. 横突;3. 下关节突;4. 上关节突;5. 棘突;6. 椎体;7.椎间隙;8. 1椎体;9. 椎间孔;10. 滋养管切迹;11. 副突(发育变异)。

三、正常变异及易混淆结构

3 腰5横突肥大伴假关节形成

5两侧横突膨大(★),与骶1形成假关节(箭),为正常变异。

4 腰大肌与横突重叠的Mach现象

腰大肌与横突重叠后(箭),类似骨折线,需注意鉴别,后者不延伸至横突外,而前者与横突外透亮线相延续。

5 腰5永存骨骺

男性,32岁,腰5前上角见孤立骨块(箭),边缘光整、致密,对应区边缘亦致密。

6 “丘比特弓”征

男性,28岁,腰5下终板向上突,呈“丘比特弓”样改变(箭),为正常变异,需与许莫氏结节鉴别,后者范围小,呈局限性上突,且弧度不光整。

在儿童和青少年期,腰椎环状骨骺表现为细线样密度增高影,位于椎间隙内,注意与椎间盘异常钙化相鉴别。乳头突及副突均为一种变异,前者起源于上关节突的退化骨化中心,后者位于乳头突下方,向下斜行,超过3~5mm时,正位片可显示,又称茎状突。腰椎体永存骨骺多见于腰椎前上、后下角(图5),此区域偶尔也可见到椎体边缘倾斜、圆钝。正位片上腰大肌边缘与横突重叠时,横突内见纵向透亮线,可类似于裂隙骨折或横突上骨化中心,需注意鉴别。椎体上下终板常见双凹变形,相应椎间隙则呈双凸形,以腰3~5椎体下终板凹陷常见,称为“丘比特弓”征(图6)。多见于身材较高的男性,其形成原因不明。侧位片上,当横突与椎弓重叠时,可形成假性椎弓崩裂征象,与真性椎弓崩裂不同的是,假性崩裂的裂缝边缘清楚锐利,且多位于上位腰椎椎弓峡部,后者多位于腰4、腰5水平,且边缘硬化、致密。腰5椎体前缘较后缘高出约6mm,呈楔形,切勿误认为是压缩性骨折。

腰骶交界区常见变异为移行椎的出现,腰椎骶化为腰5椎体同化成骶椎,骶椎腰化则表现为骶1成为一个独立的腰椎。有时确定是何种移行椎较为困难,可借助腰椎横突的形状、腰大肌上端的附着点及最后一根肋骨的位置初步判断,精确判定需拍摄全脊柱正位片从颈1计数才能定位。腰5肥大的横突有时可与骶椎侧块形成假关节(图3)。完全腰椎骶化并形成骨性连结时,并无临床意义,当出现部分或不全性移行椎时,其附属关节易发生退行性变。

腰骶椎的前后缘连线弧度自然、连续,但先天性骶椎短小时,后缘弧线不连续,可呈阶梯状,腰5向后滑脱,此为假性后滑脱,需与真性后滑脱鉴别。前者无前缘弧线中断,后者前、后缘弧线均中断,并且前者骶1上关节突尖端至腰5椎弓根的距离保持正常。

四、重要数据测量及意义

(1)Compass试验:

以相邻两椎体上缘及下缘的切线的交点为圆心,经过上一椎体的前下缘画圆弧与下一椎体上缘相交,测量此交点至同一椎体前上缘的距离。正常时小于2mm,大于3mm时提示有滑脱存在(图7)。

(2)椎骨矢径:

腰椎侧位片上,比较各腰椎椎体前上缘至棘突尖距离,并观察各棘突尖的相对位置。真性滑脱时距离延长,滑脱腰椎棘突尖位于上方棘突尖的后方,而假性滑脱时,其距离基本相等,棘突尖位于下方棘突尖的前方(图8)。

7Compass试验示意图

ac. 椎体下缘的切线;bc:相邻椎体上缘的切线;d. 以点c为圆心经过上一椎体的前下缘画圆弧与下一椎体上缘相交点;bdd点至同一椎体前上缘的距离。

8 椎骨矢径测量示意图

A. 真性滑脱;B. 假性滑脱。ab. 腰椎椎体前上缘至棘突尖距离;c. 上方棘突尖位置;d. 下方棘突尖位置。

(3)腰椎前移度:

腰椎侧位片上,测量中间一椎体后缘连线与其上椎体后下缘至其下椎体后上缘间连线的夹角,若两线平行,则测量其间距离。正常小于或小于2mm,大于提示有旋转滑脱,大于2mm时则有平行滑脱(图9)。

(4)5椎体前滑脱测量法(图10):

1)Meyerding法:将骶1椎体上缘从后至前分成4等份,正常无滑脱,腰5后下缘与骶1后缘成光滑曲线。腰5椎体向前移位时,其后下缘的位置与骶1上缘的相对位置,即为前滑脱的程度(Ⅰ~Ⅳ度)。

2)比值法:腰5椎体后下缘对应骶1上缘的点至骶1后缘的距离与骶1前后缘间距离的比值,正常为,大于即表示有前滑脱存在。

3)Garland法:经骶1椎体前上角做其上缘切线的垂线(Ullmann线),正常腰5椎体位于此线后方1~8mm,若与其相接或超出时说明有前滑脱存在。

9 腰椎前移度测量示意图

a. 中间椎体后缘连线;b. 中间椎体上方椎体后下缘与中间椎体下方椎体后上缘连线;A. 线a与线b夹角;c. 线a与线b间距离。

10 腰5椎体前滑脱测量法示意图

Meyerding法:1~4为骶1椎体上缘的4等分,代表腰5滑脱程度Ⅰ~Ⅳ级。比值法:ab. 1椎体前后上缘间距;c. 5椎体后下缘与骶1椎体上缘垂直交点;比值=bc/abGarland法:d. 1椎体上缘切线;e. 经骶1椎体前上角至线d的垂线。

(5)腰骶角(腰椎侧位片):

1)Ferguson法:

1椎体上缘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正常为41.1°±1.7°,若角度增大则提示脊柱有不稳定的征象。

2)Junghanns法:

5上下缘中点连线与骶1上下缘中点连线所成的角,正常137.7°±1.3°,角度减小会引起腰痛性疾病。

3)Wiltse法:

5椎体下缘与骶1椎体上缘切线的夹角,正常时向前成角。腰椎滑脱时该角变小,甚至向后成角。

(6)椎弓根间距:

正位片上两侧椎弓根内缘间距离,腰1至腰4椎体水平,成人椎管宽度平均22~24mm,腰5水平约为25mm,性别间差异较小(男性比女性宽1~2mm)。若由上至下椎弓根间距保持不变或近尾侧反而变窄,说明有椎管狭窄。

11 腰骶角测量法

a. 1椎体上缘切线;b. 水平线;c. 5上下缘中点连线;d. 1上下缘中点连线;e. 5椎体下缘;ABC:腰骶角。

(7)腰椎前弯度:

腰椎侧位片上,自胸12椎体后下缘至骶1椎体后上缘作一直线,其与沿各腰椎体后缘的连线呈一弓形,正常弓顶位于腰3,弧弦间距为18~22mm。腰椎滑脱时此值增大,有椎间盘突出时此值则变小。

(8)腰椎评分判断骨质疏松:

腰椎侧位片上腰3椎体中央高度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正常大于等于0.8,骨质疏松时该值小于0.8(图12)。

(9)腰椎前突指数:

腰椎侧位片上骶1后上缘至从胸12椎体后下缘向下所引垂线的距离,正常小于25mm。指数增大可加重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甚至导致椎小关节半脱位及椎体假性滑脱(图13)。

(10)椎管矢径:

侧位片椎体后缘至棘突基底部的距离,平均20~21mm,增宽可见于椎管内占位病变,小于15mm可认为椎管狭窄。

12 腰椎评分及腰椎前弯度

a. 3椎体中部高度;b. 3椎体前缘高度;c. 12椎体后下缘至骶1椎体后上缘的连线;d. 腰椎后缘弧线;腰椎评分:a/b;腰椎前弯度:e.最大弧弦距。

13 椎管矢径及腰椎前突指数

a. 椎管矢状径;b. 从胸12椎体后下缘向下所引垂线;腰椎前突指数:c.1椎体后上缘至b线的垂直距离。

五、病变展示

14 强直性脊柱炎

A、B. 同一病例,此病例虽无强直性脊柱炎典型的竹节样改变,但仔细观察各椎小关节间隙融合消失(箭),从上至下形成棘突旁的两条致密影,称为轨道征,亦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表现。另见两侧骶髂关节骨质破坏(箭头)。C. 另一病例,显示典型的竹节样外观、轨道征及两侧骶髂关节强直。

15 腰3椎体爆裂骨折

AB. X线片示腰3椎体爆裂骨折累及前、中柱,椎管极度狭窄;C. CT横断面显示横突骨折。

16 胸腰段椎管内占位

A、B. 脊柱正位片示胸12至腰2段椎弓根间距增宽,腰12椎弓根影缩小(箭),为椎管占位的间接征象;侧位片示椎体后缘凹陷(箭头),椎管矢径增大。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璨,王亮,李阳,王海滨,高忠亚,卢旭华,陈路.L_4S_1椎弓根形态与椎板间及椎间孔大小的相关性[J].脊柱外科杂志,2024,22(01):21-26.

[2] 王生伟,谈应东,陈丽娟,毛义义,运彩虹.腰椎管狭窄症内镜减压影像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4,32(03):220-225.

[3] 于开凡,陈日高,何东霖,杨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24,36(01):50-52+56.

[4] 黄军.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D].南昌大学,2023.

[5] 丁建平,王霄英主编.医学影像学读片诊断图谱:骨肌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ISBN 9787117240932.

[6] 胡春洪,龚沈初主编.脊柱四肢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ISBN 9787117311410.

[7] 侯树勋主编.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ISBN9787117197939.

声明:本文来源于专业期刊和书籍,由骨科在线编辑综合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