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新征程 |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2024-04-22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21   我要说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脊柱侧弯患者的比例不断攀升,对民众健康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脊柱侧弯问题,提升公众对脊柱健康的重视和认知,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于2024年4月20日在北京成立,并同步启动骨科人工智能培训基地。本次会议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


会场掠影


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监张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建平,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建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主任王宇,研究会王航秘书长、刘晓静主任、李尧,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吴南,清华大学张元龙,北京大学医学部朱薛辰以及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到场的所有委员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出席会议。


经研究会批复同意,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聘任北京协和医院仉建国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王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危石、南京鼓楼医院朱泽章为特约顾问,经选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宇当选为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于淼、山东省立医院丰荣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刘建恒、南京鼓楼医院刘臻、天津市天津医院杨强、北京积水潭医院肖斌、北京协和医院吴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吴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周传利、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夏庆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郭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镐英杰当选副主任委员,夏庆福当选秘书长,杨阳当选副秘书长,此外还选举出21位常务委员,67位委员。


人民卫生出版社张苇总监致辞


张苇总监在致辞中提到,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将以王宇为核心力量,致力于脊柱侧弯的深入研究、有效预防、精准治疗和技术革新。同时,研究会启动骨科人工智能培训基地项目,力邀业内顶尖专家前来指导,引进前沿医疗设备,以培育新一代骨科精英。人民卫生出版社将深化与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的合作,共同策划推出精品图书、基层实用教材及健康科普读物,旨在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诊疗水平,切实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苇总监表示,他期待各方能够携手并进,共同开辟脊柱侧弯治疗的新天地,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为骨骼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他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够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建国教授致辞


仉建国教授代表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畸形工作组、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对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脊柱侧弯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为社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害。近年来,王宇在重度脊柱畸形的诊疗领域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相信在王宇的领导下,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定能在脊柱畸形的诊治领域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将研究与实践推向新的高度,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院长线上致辞


李建平院长在线致辞,对参加本次会议的脊柱侧弯领域的专家学者们表示感谢。他提到,在王宇的带领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脊柱团队在脊柱侧弯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建立了完善的治疗体系,并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展现了专业水准与人文关怀。他期望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未来能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增强科研力量,提高治疗精准性,不断创新探索,为脊柱侧弯治疗贡献更多先进治疗方法。同时,他希望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加强人才培养,构建高素质医疗团队,为脊柱侧弯领域注入新活力,推动其不断进步,造福广大患者。


研究会王航秘书长宣读批复 研究会刘晓静主任唱票


王航秘书长宣读《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成立》批复。研究会刘晓静主任宣读选举办法和投票注意事项。随后王航秘书长宣布候选人名单,并对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常务委员进行投票选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主任王宇致辞并作专业委员会报告


王宇主任作为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对学会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身为首任主任委员,深感责任重大,希望在研究会的领导、副主任委员、常委及委员的支持下,把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工作做好。


随后,王宇主任介绍了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框架、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具体工作及要求、工作目标等内容。他指出,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发挥组织的核心优势,集结业内专家的智慧,推动学术间的深入交流,促进科研合作的紧密开展,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并积极探索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他强调,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将聚焦于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以及内植物材料的创新研发等领域,并积极汇聚学会、医院、医生、企业及研发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他期待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与希望。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吴南介绍筹备情况


吴南主任阐述了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成立的背景和意义,汇报了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的筹备情况。他指出,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目标包括脊柱侧弯知识科普、筛诊治知识体系建设、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新技术研究和应用。他相信,由100余位专家组成的这样一个有经验、有活力,年轻有为的优秀脊柱专业学术团队,一定能为中国脊柱侧弯的发展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慢病研究会李尧老师介绍研究会


李尧老师对研究会进行了简要介绍。他强调,研究会自2017年8月成立以来,便肩负起推动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的使命。作为一个汇聚了临床、疾控、健康教育等领域精英的交流合作平台,研究会充分发挥了各方专业优势,有效激发了社会和个人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在项目申报方面,研究会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并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其在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领域的贡献。他表示,未来研究会将继续努力,致力于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融入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模式的转变,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更多力量。


王航为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颁发铜牌


王航为王宇颁发主任委员证书


王航及张苇为现场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颁发证书


王航、王宇、张苇为现场常务委员颁发证书


骨科人工智能培训基地启动仪式


人工智能,作为现代科技的璀璨明珠,在医药医疗领域的应用已展现出巨大的研发潜力和临床价值。


同日,骨科人工智能培训基地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王宇主任阐述了骨科人工智能培训基地的成立理念。他提到,当前临床实践中,如何精准预测脊柱术后的形变,并据此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医生们迫切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骨科人工智能培训基地应运而生。


该基地旨在通过系统的AI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使骨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并高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而提升临床诊疗的效率和精确度。展望未来,他表示研究团队将继续深耕脊柱侧弯领域,加强骨科人工智能的应用,探索并开发更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服务手段,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精准、高效治疗需求,为患者带来更为卓越的医疗服务体验。


张苇为骨科人工智能培训基地授牌


吴南 张元龙 朱薛辰作专题讲解


吴南主任从脊柱畸形筛诊治瓶颈、四项主要任务、脊柱畸形多模态数据库、总体患者纳入情况以及收集情况等方面阐述了脊柱畸形筛诊治疗关键技术研究。张元龙老师介绍了神经元如何调控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蕴含的三维神经网络的意义。朱薛辰老师讲解了罕见出生缺陷致病基因筛查的研究背景以及非洲爪蟾在罕见病研究中的应用。


张苇总监在总结中指出,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脊柱侧弯领域交流合作迈向更加专业和系统化的新起点。这一举措将极大地推动科研创新、临床诊疗和教学培训等工作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同时,骨科人工智能培训基地的启动,彰显了该领域紧跟科技步伐、积极采纳新技术的坚定态度。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战演练,骨科医生将能够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诊疗效率和精度。他期待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未来能继续深化研究和应用探索,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合影


附: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脊柱侧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名单

名誉主委:仉建国

特约顾问:王 征 李危石 朱泽章

主任委员:王 宇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 淼 丰荣杰 刘建恒 刘 臻 吴 南

吴 浩 杨 强 肖 斌 周传利 夏庆福

郭 东 镐英杰

常务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海洋 王 凯 王林峰 邓幼文 刘伟军

刘 鹏 吕超亮 庄乾宇 朱钊民 朱震奇

宋 凯 张志成 张鹏举 杨 阳 杨 震

孟祥龙 俞海明 赵 智 康 然 陶有平

薛旭红

委员:

马 超 王正光 王会学 王连雷 王凯丰

王学海 王建国 王树杰 王 倩 王继强

方 程 邓蓉蓉 田新奇 司 高 刘仁峰

刘昊楠 刘 畅 刘振磊 孙 东 阴强强

牟建辉 李鹏飞 李 韬 杨云飞 杨希重

杨 航 杨程显 杨 鹏 吴兴林 余 文

汪凡栋 宋科冉 张玉双 张立志 张 伟

张庆宇 张 阳 张 坤 张欣亮 陆廷盛

阿尖措 陈 俏 陈凌强 陈 超 季兴华

周立金 赵国峰 胡海峰 姚子明 秦晓东

袁望舒 钱伯韬 徐仲阳 徐彪炳 高贵营

郭建伟 黄立军 崔西龙 阎 凯 梁 彦

景豆豆 曾 文 鲍虹达 漆龙涛 谭江威

黎清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