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28例临床观察

2010-02-02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占全身骨折的6%[1]。在高原地区,锁骨骨折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文献有诸多报道。我科自2002年3月以来,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锁骨骨折,男19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其中锁骨中1/3处骨折18例,外1/3处骨折10例。斜形骨折13例,横形骨折7例,粉碎骨折8例。本组病例均无周围血管、神经损伤。

  1.2 手术方法 臂丛阻滞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手术台,术侧肩部垫高约30°,以骨折为中心于锁骨前下方做一横切口,切开皮肤及颈阔肌,切开锁骨骨膜,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两断端,清除骨折断端陈旧性积血及嵌插软组织后,将骨折准确复位。根据骨折情况选用6~8孔重建钢板,根据锁骨形态预弯重建钢板,置重建钢板于锁骨骨折线前方张力侧,旋入螺钉固定。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用三角巾悬吊术侧上肢,术后第3天逐渐开始练习术侧肩关节活动。

  2 结果

  术后摄X线片,骨折的解剖复位率达100%。所有病例均获半年以上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伤侧

  上肢功能正常,切口均甲级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血气胸。根据骨折复位质量、骨愈合时间和肩关节功能标准评定[2],本组病例优良率达100%。住院时间7~20天,平均16.3天,内固定取出时间6~18个月。

  3 讨论

  高原地带气候多变,寒冷、风大、空气稀薄,对人体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其中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降低,是高原环境对机体影响的主要因素[3]。在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对骨折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骨折发生后,骨不连的发生几率增大。骨不连接用接骨板坚强内固定和植骨术后,常能使骨折愈合,极少再发生骨不连[4]。对于锁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但总体上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两大类。临床观察,手法闭合难以解剖对位,且外固定维持复位不满意,大多数病例再移位,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迟缓愈合而影响外观,更影响早期功能锻炼。有资料表明,锁骨骨折应用钢板固定最牢靠,较张力带和髓内针牢固[5]。在高原地区应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可以使骨折解剖复位,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不连和畸形的发生,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早期恢复功能。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在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过程中,我们对适应证的选择主要有:(1)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2)骨折明显移位;(3)骨折不愈合并疼痛;(4)骨折端有穿破皮肤危险;(5)多次进行闭合复位固定不满意。

  在应用重建钢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操作中,我们的体会是:(1)要以骨折内端为中心选择切口,避免术中无法充分暴露骨折端而不必要的延长切口;(2)在进行剥离时,要注意掌握好操作深度,勿伤及锁骨后血管、神经、胸膜等重要组织;(3)术前仔细阅片,对重建钢板进行预弯,以适应锁骨表面弯度,达到解剖复位目的,钢板常置于较平坦之锁骨前上方;(4)对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骨钩钢板,钢板远端钩于肩峰,近端螺钉固定,合并肩锁韧带损伤的要同时修复;(5)锁骨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损伤或喙锁韧带附着在锁骨上的骨折块移位,均应修复韧带或骨折块复位后钢板固定,以保证术后喙锁韧带功能重建。

  我们通过对高原地区28例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显示:重建钢板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效果确切,固定可靠,不需外固定,住院时间短,痛苦少,术后3天可做不同程度活动。特别是在高原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患侧肢体早期活动对患肢周围关节早期恢复有积极的意义,良好的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了良好条件,避免了外固定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一系列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葛宝丰,胥少汀,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05.

  2 连学全,黄世民,庄耀民,等.克氏针固定锁骨的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疗效.中华骨科杂志,1994,14(3):163.

  3 西藏军区总医院.高原病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39-50.

  4 Post M.Current concepts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Clin Orthop,1989,245:89-101.

  5 Leunig M, Hertel R,Siebenrock KA,et al.The evolution of indirect reduction techniq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s.Clin Orthop,2000,375:7-1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