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报告

2010-01-06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2523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组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类肿瘤疾患,是先天性、非遗传性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10~30,占骨肿瘤样病损的首位〔1〕。发生于骶骨者甚为罕见,本科2007年6月27日收治1例骶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40岁,因“骶部疼痛5 d”,于2007年6月27日入院。患者缘于6月22日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骶部疼痛,为持续性轻度顿痛,并阵发性加重,无向他处放射。无游走性关节疼痛等症状。大小便正常,规律及性状无改变。未行治疗,上述症状逐渐加重。2007年6月25日到本院行骶椎CT示:“约平S4平面见不规则肿块影,最大截面约4.3 cm×6.5 cm,上下累及约6 cm,其内见软组织密度与瘤骨混合分布。S1~3骨质密度不均,其内见斑片状成骨性改变,累及双侧骶骨翼。向前侵及直肠后脂肪间隙。骶管未见明显受侵。诊断:骶椎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可能”。遂收入本科住院。查体:骶椎压痛,叩击痛(+),椎旁无压痛及放射痛。马鞍区及双下肢皮肤感觉未见异常,双下肢各肌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提睾反射及提肛反射均对称存在。双膝、跟腱反射减弱,双髌、踝阵挛(-),双Babinski’s征(-)。肛门指诊可扪及骶骨处大小约5 cm×5 cm×2 cm隆起包块,质硬,表面光滑,不能活动,压痛明显。入院后查血AKP 276 U/L较正常升高(正常参考值26~150 U/L),血P3-、Ca2+、ESR、AFP、CEA、血细胞分析、尿常规等均未见异常。行X线片示:“骶椎可见团块状密度减低影,并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以右侧为重”。MRI增强扫描示:“S2~5椎体区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以S3~5区为明显。S1~2椎体形态存在,信号欠均匀,T1WI呈不均匀浑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可见明显异常对比增强,脊髓未见异常。意见:骶骨肿瘤,考虑脊索瘤可能性大”。入院初步诊断为:骶骨肿瘤。入院后于7月3日在全麻下行骶骨肿瘤切除术,术中见S2~5椎体瘤样变,大小约8 cm×6 cm×4 cm,质松软,如“海绵状”,周围有硬骨质形成的假包壳,病变椎体向椎管内隆起,硬膜囊受压变扁,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无法明确诊断,遂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并用刮匙刮除假包壳,常规送病理检查。术区应用顺铂冲洗,预防肿瘤复发。术后病情恢复好,大小便功能未见异常,马鞍区及双下肢感觉未见异常,双下肢各肌肌力Ⅴ级,切口呈Ⅰ/甲愈合。术后病理示:“(骶)骨纤维结构不良”。复查血AKP 149 U/L恢复正常。复查骶骨CT示:“S2~4大部分骨质缺损,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部分骨皮质菲薄,大部被软组织密度影填充,肌组织脂肪间隙消失”。骶椎MRI示:“骶骨肿瘤术后,局部见不规则异常信号影,约10 cm×5 cm,T1WI、T2WI呈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
2  体  会 
    发生于脊柱的骨纤维结构不良病例极少,曾有作者报道1例腰椎体骨纤维结构不良〔2、3〕。大部分单发、无症状的病例无需治疗。本例患者因疼痛症状进行性加重,术前CT考虑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故行病灶刮除手术。术后病情恢复好,随访仍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480-1486. 
    〔2〕 孔庆毅.第四腰椎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7:613. 
    〔3〕 卢旭华.L5椎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3:101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