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分析

2008-12-29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2800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摘要  目的  报道Henry入路结合T型钢板共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经验。 方法  回顾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采用掌侧Henry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尤其需重视恢复掌背侧皮质骨的支撑,对骨缺损区取自体髂骨修整后植骨,同时掌侧T型钢板固定用克氏针固定不稳定的桡骨茎突骨折块。骨折端植骨共10例,均为自体髂骨。结果  随访7个月~6年,平均28.57个月。22例患肢均在3个月内愈合。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1951年)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1990年)优良率达95.5。 结论  对无法通过闭合复位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Henry入路结合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新鲜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组织破坏小,术后恢复快,功能恢复满意。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折     内固定
 
 

    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对无法通过闭合复位保守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自1997年至2003年11月使用Henry入路结合T型钢板共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 22例,治疗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年龄范围16~72岁,平均年龄42.7岁。男12例,其中男性患者集中于60岁以下,以青壮年为主;女10例,各年龄组分布较均匀。左9侧,右13侧;随访时间7个月~6年,平均28.57个月。本组病例
均为新鲜骨折,依据尺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1],A型2侧,占9.0;B型5侧,占22.7;C型15侧,占68.2。其中18侧属当时手法复位不满意,4侧属再次移位。
1.2 损伤原因:摔伤9侧,占40.9;交通伤8侧,占36.4,坠落伤5侧,占22.7;高能量损伤占到59.1。
1.3 原始损伤情况:22侧患肢,掌倾角-60º~250º,平均-8.50º,≤-20º的11侧,占50.0;尺偏角0º~25º,平均15.1º,≤10º的6侧,占27.3;桡骨短缩20侧,短缩1~15mm平均短缩4.76mm,短缩≥5mm的17侧,占63.6。移位塌陷1~12mm的15侧,平均移位塌陷4.3mm,移位塌陷≥2mm的12侧,占54.5。伴有桡腕关节掌侧半脱位的11侧,占50;背侧半脱位的5侧,占22.7;垂直压缩2侧,占9.1。有其他合病症
的8例。1例患有糖尿病,5例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多发损伤。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本组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采用掌侧Henry入路在桡侧腕屈肌的桡侧作纵行切口在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之间分离显露旋前方肌并由桡骨外侧边缘切断旋前方肌翻向尺侧。如果使用的接骨板较长可部分切断拇长屈肌在桡骨的附丽点以利接骨板置放。在直视下复位桡骨远端骨折端,复位时注意桡骨远端的长度及其掌倾角和尺偏角。复位后存在骨缺损,均取自体髂骨修整后植骨,尤其需重视恢复掌背侧皮质骨的支撑,同时掌侧T型钢板固定[2]用克氏针固定不稳定的桡骨茎突骨折块。恢复桡骨远端的稳定性。骨折端植骨共10例,均为自体髂骨。
2.2 术后处理:根据骨折是否合并其他软组织和韧带的损伤以及其他骨折(如腕骨骨折或同侧上肢其他部位的骨折,术后处理也不尽相同。如复位后稳定性得以恢复,固定牢固,术后2-3天可开始功能训练。如术后背侧骨皮质支撑不够坚强,石膏托制动2周,之后改管型石膏再固定3周。
图1 术前X片        图2 术后X片
3 结果                                 3.1 X线评价:术后X线检查结果:22侧患肢,掌倾角-5º~15º,平均8.43º;尺偏角15º~25º,平均19.51º;桡骨轴向无短缩,关节面移位、压缩、塌陷均纠正至≤2mm,骨折块旋转全部纠正。脱位或半脱位均予以纠正。           3.2 疗效评价:经7个月~6年的随访,22例患肢均在3个月内愈合。根据Aro等关于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分为优、良、可、差四级[3]。其中优15侧(68.2)、良6侧(27.3),可1侧(4.5)、差0侧。优良率达95.5。
4 讨论
4.1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中损伤严重的一种类型。青壮年、男性在社会活动中相对活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