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治疗还需多做“功课”

2011-12-13 文章来源:健康报网 点击量:1732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在日前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学术大会上,与会专家提出,防治骨质疏松骨折,不仅要呼吁公众加大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治,预防骨折,还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以及医药领域科研人员对该疾病的关注,在医疗器械、药品、诊断标准等诊疗硬件上给予支持,以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组长、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院长刘强教授指出,当前临床医生在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骨质疏松骨折骨量降低、骨脆性增加,使得固定骨折的内植物把持度下降;由于骨质疏松患者骨转化周期变化,骨折愈合延迟,影响患者早期负重和肢体功能恢复;骨质疏松骨折常呈粉碎性或压缩性骨折,骨折整复和固定困难,且易造成骨骼缺损。此外,由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卧床、制动时间长,使得手术后骨量出现快速丢失等。

  有专家提出,研制新型内植物以增强骨质疏松骨折的内固定、寻找新型骨替代物和新材料以填充骨缺损、研发新型药物以适应患者日常和围手术期需要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骨科医师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曾炳芳教授提出,应开展遗传学研究,分析各基因型与峰值骨密度变异、骨质疏松及其骨折风险的关系,同时应开展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探索适合我国人群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质疏松骨折预测阈值、骨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为骨质疏松骨折的早期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据了解,截至2010年,我国约有骨质疏松患者11400万人,其中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率约为2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椎体、髋部、前臂均为骨质疏松骨折的好发部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