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功能结构 兼顾质量效益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解读

2012-03-14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 点击量:1314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3月6日,北京市卫生局正式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以增进健康为主题,以调整功能和结构为主线,具有质量和效益的内涵。

  《规划》中提到,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科学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

  《规划》首先从空间布局上进行了深刻的调整:卫生资源布局优先考虑城市功能拓展区、新建城区、新建居民小区以及郊区县的发展。

  其次,层级结构上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重点为基层、一二级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更加重视基层医疗服务。

  第三,在所有制方面将努力提升“非公”医疗机构的数量、结构和份额:未来4年,北京“非公”医疗机构将增长8000张床位,占到全市编制床位的20%左右,“非公”医疗机构的人员数量也将提升;北京鼓励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更优先鼓励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

  第四,在服务类型方面确定优先发展目标:除了继续发展专科医疗外,将优先发展康复型、护理型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

  第五,在功能定位上明确资源配置方向:现在80%甚至更多的医疗机构专注于治疗领域,今后将从治疗向预防、保健、医疗兼顾的方向转化,在少得病、少得大病的预防和保健环节配置资源。

  第六,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要从以院区为工作轴心的“等待型”服务逐步向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发展。

  《规划》中既有存量改革的内容,也有增量改革的内容。目前,北京市也正在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其中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已经有草稿,还在进一步的完善。

  《规划》中还提到:努力实现卫生发展五个转移,即加快将卫生工作中心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移;加快将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从基本依靠政府提供向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转移;加快将卫生资源配置方向从偏重中心城区和大医院向资源均衡配置、大医院与社区并重转移;加快将医疗服务重心由大医院向社区转移;加快将医院管理模式由传统事业型向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转移。

  前四个转移所涉及的是医疗机构功能和结构的变化,第五个转移涉及到了公立医院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这五个转移是北京市政府提出的战略部署。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的管理和运营也会随之变得更为复杂,这就要求医院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一方面,很多医院的院长是医疗技术领域的专家,属于技术型人才,在医院规模较小的时候尚能应付日常事务管理,但当医院规模很大(涉及到很多的物流资源、后勤保障、药品设备的采购、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等),就需要对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管理难度就会陡升。

  另一方面,现在公立医院的院长拿的还是技术岗位人员的薪酬,这和企业高管的薪酬体系是不一样的,所以如何设计一个好的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也非常重要。

  此外,对医院也要进行目标管理,要以合同或任务责任书的形式明晰院长的目标和责任。考核医院管理团队是否完成了既定目标,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应有之义。公立医院要落实事业单位的改革,需要建立制度和配套措施。

  (作者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