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医改方针

2012-04-28 文章来源:中国改革报 点击量:138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新一轮医改启动实施以来,我国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从基本入手,从基层做起,重新构建医疗卫生机构新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国家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和改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初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运行新机制,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方便、可及程度得到明显改善,逐步实现了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目标。实践证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与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提出的“实现人人健康”目标是一致的,与我国建国初期确定的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方针也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多,全国有五万多家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既是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又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基本需求可及性差。从基本入手,从基层做起,把整个医改引向深入,是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战略选择。基层是近三年财政着力投入的重点,通过在基层推进综合改革,以投入促改革,以投入换机制,实现新旧机制转换,把基本医保、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等四项重点改革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作用,形成政策叠加效应,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符合老百姓需求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个新体系的能量正在逐步释放出来,在基层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使在基层就医的广大农民、困难人群优先受益,老百姓真正从医改中得到了实惠。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破除医改世界难题中国式解决办法的正确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有各的难处,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东西部地区差异性较大,不同的群体又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与医改期待,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就是要逐步缓解我国优势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和卫生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适应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体现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经过三年的医改,我国大幅度提高了医保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和软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重新构建了充满活力的基层运行新机制,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脱胎换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面貌焕然一新,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方便可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需要承前启后、贯穿始终。“十二五”期间,我国医改从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到三方面重点突破,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明确,改革的路径进一步清晰,改革的重点进一步聚焦。全民医保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是持续“强基层”的关键,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就是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同时,各项改革的重心也在发生变化,基本医保重点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公立医院改革从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从重硬件转向重服务。持续深化医改,必须统筹兼顾,从维护广大群众健康权益出发,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向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迈进。

  民生连民心,民生聚民力。只有强基固本,才能持续深入改革,也才能使医改的效果叠加扩大,惠及全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