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field-long-title]
第一作者:王本杰
2010-12-30 我要说
王本杰 赵德伟 郭林 杨磊 李志刚 田丰德 刘保一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时不同方式髋臼重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36 例(44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年龄42~65岁,平均48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9.9分,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为1.8 cm,髋关节平均活动度:屈曲 59.6°,外展21.6°,内收13.9°,外旋 10°,内旋8.2°。术中臼杯均安装于真臼处,髋臼内移14髋,髋臼内陷成形术18髋,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12髋。髋臼侧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疗效评价:根据Harris 评分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9.2年,平均5.1年。平均Harris 评分由术前的49.9分恢复到术后的90.1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t=28.807),其中评定为优23髋、良17 髋、可4 髋,术后优良率达90.9 %。术后髋关节平均活动度:屈曲105°,外展35°,内收15.8°,外旋 45°,内旋15°。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X线检查示假体无松动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采用恰当的髋臼重建结合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可获得满意中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