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椎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

第一作者:焦力刚

2012-07-03   我要说

焦力刚  奚春阳   徐公平   周 磊    陈纪宝   闫景龙

【摘要】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对下腰椎的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观察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术中安全操作范围及其与体重及身高的相关性。方法:搜集门诊体检25~40岁正常成年人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序列正常,腰椎正、侧位片显示腰椎无侧凸、畸形、旋转,腰椎骨质无异常)男、女各120例,其中,男性身高157~190cm,平均173.63cm,体重50~95kg,平均76.61kg;女性身高150~174cm,平均162.17cm,体重45~80kg,平均59.07kg。用digimizer测量软件对L3~L5椎体正位片上上关节突的长度、宽度及侧位片上上关节突的深度,峡部深度、绝对深度,植骨床长度等进行测量。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L3~L5各椎体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和峡部深度,绝对深度,植骨床长度等是否与身高体重具有相关性。结果:男性和女性L3~L5椎体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峡部深度,绝对深度及植骨床长度平均为1.04±0.26cm和0.98±0.25cm、0.74±0.16cm和0.72±0.19cm、2.30±0.24cm和2.17±0.24cm,0.92±0.12cm和0.84±0.11cm,1.23±0.18cm和1.16±0.18cm,2.06±0.20cm和2.01±0.17cm。男性及女性的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及峡部深度,绝对深度与身高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植骨床长度与身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影像学测量可以较为准确的获得下腰椎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学数值,为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劈骨操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地数据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