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01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02-05 点击量:931   我要说

      随着当今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和发展已是必然。“数字骨科学”近两年发展非常快速,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已逐步形成一门新型学科体系。本刊总编辑裴国献教授于2006年提出了“数字骨科学”的概念,建立了“数字骨科工作室”,国内多家单位亦相继开展了数字骨科的研究与临床工作。我国近两年已陆续出版了多部数字骨科学专著;“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学组”也于2011年相继成立。本刊继2011年12月刊发“数字骨科”重点刊后本期再次推出,旨在促使骨科医生、特别是年轻的骨科医生开拓思维,引进新技术,注重将数字化骨科技术应用于骨科的基础研究、诊断与治疗之中,以提升骨科整体水平。
     目前,有限元分析已成为数字骨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骨科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如骨折固定评估、骨组织修复重建、假体植入等。本重点专题的15篇文章中有5篇有关有限元分析,表明此方面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学者张美超等认为建立有效的有限元仿真模型是开展有限元分析的基础,并通过4个步骤将有限元建模的基本流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不失为热心数字化技术的医生的重要参考。张晟等应用有限元分析比较了InterTan钉板系统固定与3枚成“倒品字”形相互平行的空心钉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应力与位移分布。邱奕雁等将有限元分析应用于膝关节翻修骨缺损修复中,探讨不同高度骨缺损应该采用何种修复方法,以及骨水泥长柄和非骨水泥长柄假体对不同骨缺损修复的影响。陈辉强等通过有限元分析评价不同植骨长度和腓骨移植方式对胫骨缺损修复的稳定性影响。严亚波等的研究证实有限元模型可以用于椎弓根螺钉拔出力试验的仿真模拟。以上5篇文章分别从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给予了详细的阐述。总之,有限元分析的优势体现于模拟体外生物力学条件下难以实现的情形,较客观地反应出模拟对象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力学属性。但是人体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各不相同,而在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时,材料性能参数均假定为均质、各向同性,因此,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还有待相关软件的开发、实验研究的深入与临床应用的尝试而提高。
      数字骨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科各亚专科,本期如张元智等采用数字化技术重建隐动脉皮瓣并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6例胫前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验证了数字化皮瓣的可靠性与应用价值。尽管术前皮瓣的设计只能提供大体范围,不能提供精确的数据,但为临床皮瓣新的设计方法提供了一定参考。张涌泉等认为数字化技术可有效实现髋臼周围肿瘤的精确定位与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的精确重建。虽然数字化技术在骨科临床的初步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将计划实施得更精确、更微创、更个性,临床医生除了精通专业的医学知识外,还应掌握信息技术,同时相关专业人员应加快软件的开发与更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