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委会骨肿瘤学组学术会议在线上召开

2020-07-26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 涂超 我要说

7月25日,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肿瘤学组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承办的“2020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委会骨肿瘤学组学术会议”在线上召开,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肿瘤学组组长、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黎志宏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的国内骨肿瘤专家参会。

本次青委会学组会议聚焦骨肉瘤及骨巨细胞瘤前沿,采用主题演讲与专题讨论等形式,集中就骨肉瘤、骨巨细胞瘤诊治的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内容不仅包括肿瘤关键概念与实践要点的思考,亦兼顾临床的新经验、新进展与新成果,更有特殊病例诊治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分享,会议通过线下线上联合+网络直播方式进行,引发较大关注。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多发生于骨骼生长发育旺盛的青少年,恶性程度高且易出现肺转移,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近年来,因为新辅助化疗的普及和手术、影像学及重建方法的快速发展,骨肉瘤的保肢率较前大幅提高,但同时保肢术中如何进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也是难题之一。

骨巨细胞瘤在国人中发病远较欧美人群常见,其虽为交界性骨肿瘤,但具有侵袭性、恶变和肺转移潜能,术后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患者预后并不理想。在骨巨细胞瘤的手术中,如何做到肿瘤学局部控制及功能学维持的平衡是治疗难点,其间不同辅助技术的应用,重建方式的取舍、靶向药物地舒单抗的合理使用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此外H3.3的G34W突变与骨巨细胞瘤恶性生物学的关系也是研究热点之一。

研讨会中,上海瑞金医院沈宇辉教授,北大人民医院姬涛教授,湘雅二医院刘傥教授,湘雅医院罗伟教授等分别就《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关键概念与实践》、《儿童股骨骨肉瘤JPS的实践》、《骨肉瘤切除术后生物学重建的临床分析》及《骨肉瘤初诊失败的原因与治疗策略》进行主题演讲,分享了各自在骨肉瘤诊疗中保肢/保留关节及重建手术中的实践,以及初诊失败的应对策略等宝贵经验。

随后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巍峰教授、齐鲁医院李振峰教授、上海市一院华莹奇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院吴朝阳教授等就《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权衡与取舍》、《辅助治疗在骨巨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恶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困境》及《一例骨巨细胞瘤诊疗的思考》等议题进行讲座及病例分享。北大人民医院杨毅教授、西安市红会医院同志超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商冠宁教授、河北医科大学三院齐典文教授及其他学组委员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令与会者获益良多。

本次会议议程紧凑、内容充实,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委员及相关学科与会专家讨论积极,学术交流氛围较为浓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委会骨肿瘤学组作为我国骨肿瘤学科的生力军,承担着传承创新的重任,本次会议的召开将对促进骨肉瘤及骨巨细胞瘤的规范化诊疗、推动骨肿瘤领域学科发展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