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2011-11-16 文章作者:liangdongdong 点击量:4894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创建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由著名外科专家刘润田教授主持骨科工作。1989年骨科迁入医院主楼后,病床增至38张床,2005 年外科中心大楼落成,骨科病床增加至82张,目前加床后开放床位达96张,现有教授、主任医师9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6 名,技术人员4名,护师28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的10名,硕士学位13名,骨科历届主任为刘润田教授、郭世绂 教授、刘松年教授、张义修教授、王沛教授、马信龙教授,现在由冯世庆教授主持工作,经过几任主任的领导和大家的努力,现已形成了以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为重 点,以创伤外科为基础,医疗、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的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学科。
二.医疗技术:
        临床医疗方面在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高、难、新的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骨肿瘤、肢体延长、矫形等手术,同时又按骨科亚专业划分为 8个组,主要按解剖部位分为:腰椎、膝关节组,颈椎、胸椎和肩关节组,髋、踝和骨盆专业组,四肢创伤和手外科组。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水平手术,其 中脊柱外科手术如颈椎前后路手术,胸、腰椎前后路手术,原发性和转移性脊柱肿瘤切除和脊柱重建手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急、慢性脊髓损伤减压、固定手术; 关节外科手术,如全髋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关节置换翻修术,关节镜微创手术;创伤骨科的一系列手术如Liss手术、MIPO手术、DHS手术、DCS 手术、PFN手术、各种髓内钉技术、钢板固定技术及肢体延长、皮瓣覆盖及断肢再植手术等。
        回顾历史,医疗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其中:
        1.脊柱外科:建科初期,骨科在刘润田教授的带领下在全国首先应用“脊柱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驼背畸形,并在此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论是手术例 数还是水平均在国内遥遥领先;刘润田教授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全椎体切除手术。同时骨科也是全国较早开展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医院之一。在郭世 绂教授主持工作期间,非常重视内、外科结合,病房内经常收治一些骨软化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肾性骨病、以及氟中毒所致的骨代谢异常等疾病的患者,探索发 病机制,寻求治疗方法。针对骶骨肿瘤手术出血的问题,张义修主任较早开展了术中临时阻断腹主动脉,控制术中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沛教授继续发展临床 脊柱外科,深入研究了腰椎管狭窄的病理解剖特点,提出安全手术的原则,创建脊柱外科手术安全法:“蚕蚀法”,“漂浮法”和“开窗法”,并较早开展了胸椎管 狭窄的手术治疗,对中重度狭窄的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张义修主任提出骨结构代谢的理论,将生物力学和骨科临床知识结合,加深了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同时,马信龙教授进一步深化了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研究,制定了股骨颈骨折后系统、全面的诊断、治疗方案。
        3.骨创伤方面,王沛教授较早引入并认真贯彻AO技术,大大降低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率。同时,张弢主任利用肢体延长技术治疗复杂性开放骨折骨块缺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4.在显微外科方面,1973年由吴桂森主任主持完成了天津市首例断指再植手术;马信龙主任在天津市较早的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治疗急性创伤性足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5.在关节镜方面:冯世庆教授率先完成在关节镜下BTB重建前十字韧带手术,取得满意疗效,同时开展膝关节疾患的关节镜微创手术。雪原教授较早开展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症。
        6.脊柱脊髓损伤:在郭世绂教授、冯世庆教授带领下率先开展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和病理评价,尤其是在脊髓急慢性损伤等研究领域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7.医疗设备: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骨科在全市率先引进神经电生理仪、手术显微镜、C型臂、导航等设备,使得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到了新的高度。如 神经电生理仪对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更准确和客观,并为颈腰椎疾病的鉴别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术中监护为脊柱安全手术提供了保证,避免了脊髓和神经根的副损 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C型臂为骨折闭合复位和微创复位提供了可能,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实时导航能够准确引导内植物的 置入,减少组织暴露和出血,避免了重要结构的损伤,提高了脊柱微创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显微镜对断肢再植和脊柱微创手术提供了保证。
. 科学研究
        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1996年成立了天津市运动医学研究室。现骨科实验室拥有多自由度的力学测试机和实验动物手术室、组织病理室,拟成立天津市生物力学研究室。
骨 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子课题,卫生部、教育部、市科委、市卫生局及校院级不同级别科研课题40余项,年科研经费平均达100万元 左右。发表在国外、中华以及国内核心期刊100多篇。获得科研成果多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 项,填补天津市卫生局空白项目9项,成果鉴定12项。发表专著9部和参编多部,其中:《脊柱损伤》刘润田教授主编;《脊柱外科学》(国内第一部脊柱疾病专 著)刘润田教授主编,郭世绂教授副主编;《临床骨科解剖学》郭世绂教授主编;《代谢性骨病学》郭世绂教授副主编;《骨质疏松》郭世绂教授主编;《脊髓损 伤》郭世绂教授主编;《肩关节外科学》郭世绂教授主编;《骨科临床诊断学》马信龙主任主编;《微创脊柱外科学》冯世庆教授主译。同时王沛教授主持制作卫生 部医学视听教材《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公开发行。
        科研方向包括:
        1.脊柱疾患的病理解剖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研究
        2.急慢性脊髓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3.生物力学方面,即骨结构代谢的研究:包括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和骨折愈合等方面
        4.组织工程修复骨科疾患的相关研究
. 教学与人才培养
        骨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的10名,硕士学位13名,在读博士生12名,在读硕士生60名。目前承担着大学本 科、七年制、留学生和研究生教学。骨科举办“学生上讲台”挑战杯比赛,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学改革中受到专家好评。
人才 培养方面:冯世庆教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医科大学新世纪人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 世纪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雪原主任获得天津医科大学新世纪人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同时马信龙主任、赵虬主任赴韩国进修学习;雪原主任赴日 本进修学习;郭洪刚博士赴新加坡进行博士后工作;冯世庆教授赴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进修学习。
. 学术交流及社会职务
        郭世绂教授曾担任两届《中华骨科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
王沛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天津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曾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第3-6届《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临床骨科杂志》编委、《脊柱外科杂志》编委、《天津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马信龙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天津骨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天津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华裔骨科学会理事;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临床骨科杂志编委;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冯世庆教授担任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脊柱外科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和天津医药杂志编 委,全国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脊柱功能重建学会中国分会常委、华裔骨科学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分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 骨科学会委员兼秘书长,天津市医学会骨科学会脊柱学组副组长,天津市医学会骨科学会关节学组副组长,天津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郑永发主任担任天津市骨科分会中青年委员。
        雪原主任担任康复医学会理事、康复医学会创伤学组秘书,天津市骨科分会中青年委员。
        侯巍副主任担任天津市骨科分会中青年委员。
        刘涛主治医师担任天津市骨科分会中青年委员。
        李晖主治医师担任天津市骨科分会中青年委员。
        我科自1998年成功举办全国脊柱外科继续教育学习班7届,每年与会者100多名。
.人才输出和医疗技术援助
       “62.6”时期我科派牛精(原名粟青芳)同志去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援医疗工作,由于工作突出并得到当地的认可,留到当地成为医疗骨干至今。1976年适逢 地震期间张义修主任带领医疗组到各灾区工作。1985-1987邰杰主任参加赴刚果援非医疗队,因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手术工作突出,得到刚果政府的表扬。 1998年杨凤顺主任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参加抗洪医疗队。2003年“非典”时期我科朱郁芳和李娜护士长、邢颖君护士、王志钢医生、刘涛医生积极参加医疗队 奔赴医疗前线。2004-2006年赵虬主任去西藏支援医疗技术工作,历时1年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