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随笔:小针刀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2013-06-24 文章来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外科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小针刀技术是一种介于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该技术是朱汉章教授在中 医理论指导下,借鉴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小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并在2004年12月得到教育部组织认定。小针刀技术的特点是在治 疗部位刺入深达病变处,进行切割、剥离等不同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总结其特点为简、便、廉、验。其治疗作用既有针的治疗原理:似于《灵枢经·九 针十二原第一》篇中的员利针所起的作用;又有刀的治疗原理:切割、分离、铲剥三大功能。

    小针刀的主要适应证为: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小针刀技术治疗的常见疾病。其主要的治疗步骤是对椎间管外口、横突间韧带以及棘 间韧带进行松解,并且解除脊神经后支的卡压,从整体与局部对患者脊柱进行减压,增大神经根蠕变率,使突出的间盘不会对神经根产生挤压,促进发生病变的组织 不断恢复正常态,达到生物力学平衡点,以此恢复患者身体机能。
    小针刀技术的副作用及缺点:小针刀作用疗效很快,可以说是有立杆见影之功,但是作为一种手术,对于局部也有创伤。1-2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会复发,尤其是负荷较大的部位如颈椎、肩肘关节、腰部等。
    1、患者的习惯性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常是导致复发的因素;手术解除了局部粘连,但术后创面因缺乏局部运动而容易造成新的粘连。
    2、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
    3、小针刀疗法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点,所以一定要找准痛点中心进针,进针时保持垂直,如偏斜进针易在深部远离病变部位,损伤非病变组织。
    4、术后容易出血形成新的粘连,产生相应的症状。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小针刀技术,既不能片面夸大其作用,也不能完全否认其一定的治疗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