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展

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0-11-25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戴尅戎  富灵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据推算到2050年,全世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将达到16亿。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并影响生活质量,其致残率、致死率高。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原则。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目的是防止由于骨折和卧床制动引起的急性骨丢失,并期待使用药物能够促进骨折愈合,或至少对骨折愈合无不良影响。重视和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在于:⑴ 研究表明骨折后由于卧床制动和伤肢活动明显减少可导致患者全身骨量迅速丢失,特别是骨折后的前三个月[1]。⑵ 已经发生一次骨折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概率大大增加。⑶ 仅有少部分骨折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抗骨质疏松治疗。⑷ 骨折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差[2]

页面

订阅 RSS - 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