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中国错位就医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想要拉回来并不容易。一年前,政策制定者决定尝试一条破解无序就医的新路,让大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抱团”发展,“医联体”这个新名词也由此渐渐为人所知。一年后的今天,医联体服务模式在北京到底进展如何?若大规模推广还有哪些难点需要攻克?连日来,北京商报记者以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为样本进行了一番采访调查。结果表明,政策实施效果与设计初衷尚有较大差距。
观念:近四成民众小病仍去大医院
床位:长期满员 排队患者信息写满六页纸社保:医联体内社保卡未选定医院也能报销
朝阳医院本院的床位数只有1400张,每天超负荷运转,患者总抱怨住院难,一些热门科室患者甚至要等上数月才能等到床位。2012年11月,由朝阳医院和其周围10家医院组成的医联体成立之初的设想是,朝阳医院与周边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网打造成“医疗联盟”,总床位数达到约3100张,联盟内的各级医院将通过双向转诊等方式逐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统筹利用。